作者:惠洪 朝代:宋
原文:
絲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叮嚀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拼音解讀:
sī huái yān liǔ zhǎng tíng lù ,hèn qǔ cì 、fèn lí qù 。rì yǒng rú nián chóu nán dù 。gāo chéng huí shǒu ,mù yún zhē jìn ,mù duàn rén hé chù ?jiě ān lǚ shě tiān jiāng mù ,àn yì dīng níng qiān wàn jù 。yī cùn róu cháng qíng jǐ xǔ ?báo qīn gū zhěn ,mèng huí rén jìng ,chè xiǎo xiāo xiāo yǔ 。
翻譯:
長亭路上,槐樹碧綠,柳色如煙,恨(我)走得匆促, (漫長的道路提示我)我們已經(jīng)分別。綿綿的愁思讓人覺得一日長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該如何度過?;厥走b望高高的城垣,已經(jīng)被暮云遮斷,視線的盡頭是何處呢?
天色將暮的時候,解下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憶起愛人臨別前的千萬句細(xì)語叮嚀 。 一寸柔腸中蘊(yùn)藏著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與我相伴,午夜夢回醒來正是夜深人靜,拂曉之時,窗外春雨瀟瀟。
注釋:
青玉案:詞牌名。這首詞步賀鑄《橫塘路(青玉案)》韻作。
長亭:古代道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別用。
取次:草草,倉促,隨便。
永:長。
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
人:心上人。
一寸柔腸:是行者想到心上人。
衾(qīn):被子。
侵曉:天漸明。
鑒賞
詞家有主張“詞不宜和韻”的,因為詞句參差,音律很嚴(yán),難以使抒寫的情思與限定的聲韻吻合無間。但樂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韻者,雖和猶如自作”,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頗為著名。
先是賀方回寫了一首《青玉案》,以詞中之句改調(diào)名為《橫塘路》,其結(jié)語“試問閑愁知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傳誦一時,交相贊譽(yù)。黃庭堅與賀交好,賦詩《寄賀方回》:“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惫?103年(崇寧二年),黃為趙挺之、陳舉所構(gòu)陷,貶謫宜州(今廣西宜山)。其兄黃大臨,知其喜愛賀詞,便依賀韻寫了一首《青玉案》送別。翌年庭堅至宜州后,又依賀韻奉和其兄?;莺榍嗄陼r曾為縣小吏,因庭堅喜其聰慧,教他讀書,后來才成為海內(nèi)名僧的。庭堅流放過湘江時,惠洪曾入舟陪送,時達(dá)一月,足見交情深篤。為了與庭堅兄弟唱和,也依賀韻寫了一首《青玉案》。三首俱步賀詞原韻,成為詞林佳話。
惠洪這首和作從長亭慘別到旅舍苦思,外景內(nèi)情,相反相成;憶想、現(xiàn)實,交織其間,突出離愁之既深且苦。
上片表現(xiàn)別時情景。長亭折柳,從此遠(yuǎn)別,牽動愁腸,是以生恨。故落筆先寫出這揪人心肺的一幕:長亭別恨?!熬G槐煙柳”,乃三春美景,與餞行送別的“長亭路”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強(qiáng)烈反差,實即以樂景襯哀情,使人倍覺黯然魂銷?!叭〈巍保S便,這里有草率之意。試想離人黃庭堅已是遭貶流放的罪臣,奉詔即行,焉敢滯留,其匆匆成行、草草送別之倉惶情狀,實亦不難想象。著一“恨”字,實含無限傷感。進(jìn)而表現(xiàn)離別之際的思緒。試想離人此去宜州,“千峰萬嶂”、“遠(yuǎn)山修水(黃大臨和詞之句),年近花甲而遭此坎坷,能不憂讒畏謗,思親懷舊,愁懷慘怛,孤寂難堪?能不倍感時間漫長,痛苦的日子難以打發(fā)?”“日永如年愁難度”,雖是賦體直陳的本色之語,確也令人直覺腸回九轉(zhuǎn),凄惋欲絕。再進(jìn)而表現(xiàn)離人上路之后的情景。試想離人雖然踏上流放之路,怎能割舍親友!因此立馬據(jù)鞍,頻頻回首。只是卻被暮云遮斷了視線,連開封那樣的高城都望不見,怎能望見站立在高城上送行的親友!詞中雖只刻畫離人踟躕不前的索寞身影,但其依依不舍、悵悵不已的凄涼心境卻已生動如見。庭堅和詞中曾自述感受:“煙中一線來時路,極目送,歸鴻去?!比【芭c此不同,意境卻極其近似,果然是彼唱此和,“心有靈犀一點(diǎn)通”。
下片描述旅舍離愁。換頭直承而下,從傍晚到天曉,集中表現(xiàn)這乍嘗別離滋味的第一夜的凄悲境況。孤鞍遠(yuǎn)去,投宿時天已傍晚??陕蒙嵩跄芎图蚁啾?,試想離人此際觸處所及,無一習(xí)慣,怎能不默默回想和親人話別的那幕情景,其所以默默存想,暗暗思憶,既是重視深情、珍藏心底的慰藉,也是被迫分離、難以言宣的苦痛。“千萬句”,造語平淡,卻可啟發(fā)聯(lián)想,既能想見親人反復(fù)再三、不厭其煩的關(guān)切情態(tài),更能想見親人既溫存體貼又焦急擔(dān)憂的寸寸柔腸。單純寫苦,不見其苦;憶樂思苦,其苦倍增;從離人唯一的慰藉反映出離人無窮的苦悲,和以樂景寫哀情的機(jī)杼如出一轍。于是以高度概括的筆力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離人這一夜的孤苦凄涼:薄單單的被蓋,孤零零的枕頭,靜寂寂的夜晚,又有惹人心煩的瀟瀟雨聲,滴滴答答一直落到天亮。僅此現(xiàn)實苦況,已是令人不勝凄愴。再借“夢回”之際,引起對比,強(qiáng)化愁思。思念縈回,形諸夢寐;試想離人思緒,不難想象夢中之景。于是夢里家庭的溫馨歡樂與眼前旅舍的冷寂孤苦,映照分明,頓覺滿紙生愁,其哀至極。這樣以虛襯實,確能以少勝多,藝術(shù)內(nèi)蘊(yùn)更為豐富,審美佳趣因而倍增。
惠洪言情,之所以真摯貼切、哀婉動人,首先是善于設(shè)身處地,推己及人,準(zhǔn)確體察離人的心境,因而感同身受,悲如己出,能夠委曲盡致地代抒離人的愁思,不愧為黃庭堅的忘年知己。加以善于捕捉初感,選材多是新離乍別的典型情景,能夠造成創(chuàng)深痛巨、記憶猶新的強(qiáng)烈印象。并且又善于利用藝術(shù)空白,以虛見實,苦樂相形,容易調(diào)動人生的共同體驗,激起情感的共鳴,因而大大增強(qiáng)了審美情趣。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