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淑真 朝代:宋代
原文:
濕云不渡溪橋冷。娥寒初破東風影。溪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人憐花似舊,花不知人瘦。獨自倚闌干,夜深花正寒。
拼音解讀:
shī yún bú dù xī qiáo lěng 。é hán chū pò dōng fēng yǐng 。xī xià shuǐ shēng zhǎng 。yī zhī hé yuè xiāng 。rén lián huā sì jiù ,huā bú zhī rén shòu 。dú zì yǐ lán gàn ,yè shēn huā zhèng hán 。
翻譯:
遠處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見,近處水上的樓臺盡入眼底。一個人躺在帷帳之中,無人相伴。雙眉上還是舊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轉身起來,坐在窗前,眼前不時有流螢飛過。抬著望著天空一輪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憐惜我的憂愁,不忍變圓滿。
注釋:
菩薩蠻: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后二句與上片后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
榭(xiè):建于高臺或水面(或臨水)之木屋。
鳳幃(wéi):閨中的帷帳。
蛾:眉毛。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顏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細如蛾須,乃謂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顰(pín):作動詞為皺眉,作形容詞為憂愁。
繡戶:解釋華麗的居室,多指女子的住所。
疏螢:指螢火點點,忽明忽暗。
賞析:
這首詞題曰“詠梅”,實際上是以梅花的高潔來比擬作者不甘流俗,滿腔哀愁,無處傾訴的情懷。
上片寫橋頭月下見寒梅獨放的情景。雨云凝滯不動飄浮在天空,溪上小橋是那么清冷;一彎新月破云而出,映照著梅樹隨風而動的影子;小溪水聲長遠,一枝寒梅在月下散發著芳香。詞人輕移筆觸,由天空寫到橋上寫到橋旁寫到橋下,勾畫出一幅朦脆的月夜觀梅圖,意境清幽靜謐,襯托出人的孤寂和哀愁。晚上詞人立足在小橋上看到的景物:“濕云”、“橋冷”、“娥寒初破”,寫出了一種孤寂、冷艷的氣氛。“娥寒初破東風影”,“破”字給人以勢不可擋之感;“影”字更是把梅樹隨風搖曳的動姿描畫得栩栩如生。這是以動寫靜的筆法,從視覺方面落墨。“溪下水聲長”,以聲響映襯夜的寂靜,從聽覺方面著筆。“一枝和月香”,這是從嗅覺方面來寫周圍環境的清靜。“一枝”二字具有深刻的含意,它除了寫實景之外,也是作者的自況。
下片借寫花而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孤寂之情。“人憐花似舊,花不知人瘦”,以擬人的手法寫花,一年一度,花開花落,人像往日一樣憐花,花卻不知人日漸消瘦,喻花不解人意,不知人之哀愁,非常凄楚。這兩句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寓意。據說淑真婚姻不遂,而婚前又心有所愛,終日憂郁,因此這種幽怨顯然是有的而發了。結拍“獨自倚闌干,夜深花正寒”兩句意味深長,尤感言未盡意亦未盡。“花正寒”明寫花而實則寫自己,寫花寒而喻人寒,越來越多的愁緒凝成驅之不去的寒意,深深包圍著憂郁的人。由花及人,看得出詞人凝結在心底的哀愁,已經全然沒有希望了。夜越來越深,愁苦和哀怨亦越來越多,越來越濃,正凝結成驅之不盡的寒意,向獨倚欄桿、孤寂凄楚的人襲來。
這首詞首先塑造了一個凄清濕冷的環境,在溪橋之畔,有一枝初放的梅花在月色中孤獨地吐放著香氣;詞人愛戀這枝梅花,梅花卻不知詞人因婚姻不幸、多愁多病而日漸憔悴。詞人獨自倚欄賞花,夜深花寒,而詞人的心境更凄寒。這首詠梅詞選用濕云、橋冷與花正寒等意象,醞釀出一種凄寒、孤寂的意境,襯托出梅花不畏嚴寒、追求高節的品質。全詞以環境渲染氣氛,情真景濃,風格秀婉,楚楚動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