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立春日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原文: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拼音解讀:
chūn yǐ guī lái ,kàn měi rén tóu shàng ,niǎo niǎo chūn fān 。wú duān fēng yǔ ,wèi kěn shōu jìn yú hán 。nián shí yàn zǐ ,liào jīn xiāo mèng dào xī yuán 。hún wèi biàn ,huáng gān jiàn jiǔ ,gèng chuán qīng jiǔ duī pán ?què xiào dōng fēng ,cóng cǐ biàn xūn méi rǎn liǔ ,gèng méi xiē xián 。xián shí yòu lái jìng lǐ ,zhuǎn biàn zhū yán 。qīng chóu bú duàn ,wèn hé rén huì jiě lián huán ?shēng pà jiàn huā kāi huā luò ,cháo lái sāi yàn xiān hái 。
翻譯:
從美人頭發上的裊裊春幡,看到春已歸來。雖已春歸,但仍時有風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猶在。燕子尚未北歸,料今夜當夢回西園。已愁緒滿懷,無心置辦應節之物。
東風自立春日起,忙于裝飾人間花柳,閑來又到鏡里,偷換人的青春容顏。清愁綿綜如連環不斷,無人可解。怕見花開花落,轉眼春逝,而朝來塞雁卻比我先回到北方。
注釋:
漢宮春:詞牌名?!陡啕愂贰分尽访稘h宮春慢》?!秹舸霸~集》入“夾鐘商”。各家句讀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軒長短句》為準。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立春日:古稱“立春”春氣始而建立,黃河中下游地區土壤逐漸解凍?!稓q時風土記》:“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為小幡,謂之春幡。或懸于家人之頭,或綴于花枝之下?!蹦铣り悺ば炝辍峨s曲》:“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
“春已”三句:謂從美人頭發上的裊裊春幡,看到春已歸來。春幡:古時風俗,每逢立春,剪彩綢為花、煤、燕等狀,插于婦女之發,或綴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勝,彩勝。稼軒《蝶戀花·元日立春)詞起句云:“誰向椒盤答彩勝。”此風宋時尤盛。
“無端”兩句:言雖已春歸,但仍時有風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猶在。無端:平白無故地。
“年時”兩句:燕子尚未北歸,料今夜當夢回西園。年時燕子:指去年南來之燕。酉園:漢都長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門外有瓊林苑,都稱西園,專供皇帝打獵和游賞。此指后者,以表現作者的故國之思。
“渾末辦”兩句:言已愁緒滿懷,無心置辦應節之物。渾:全然。黃柑薦灑:黃柑酪制的臘酒。立春日用以互獻致貿。更傳:更談不上相互傳送,青韭堆盤:《四時寶鑒》謂“立春日,唐人作春餅生菜,號春盤”。又一說,稱五辛盤?!侗静菥V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號五辛盤。故蘇拭《立春日小集戲辛端叔》詩云:“辛盤得青韭.臘酒是黃柑?!毙猎~本此,但反用其意。
“卻笑”五句:言“東風”自立春日起,忙于裝飾人間花柳,閑來又到鏡里,偷換人的青春容顏。黃梅染柳:吹得梅花飄香、柳絲泛綠。鏡里轉變朱顏:謂年華消逝,鏡里容顏漸老。更:何況。
“清愁“兩句:言清愁綿綜如連環不斷,無人可解。解連環:據《戰國策·齊策》.秦昭王遣使齊國,送上玉連環一串,請齊人解環。群臣莫解。齊后以椎擊破之,曰:環解矣。辛詞用此喻憂愁難解。
“生怕見”兩句:言怕見花開花落,轉眼春逝,而朝來塞雁卻已先我還北。生怕:最怕,只怕。塞雁:去年由塞北飛來的大雁。
賞析:
全詞緊扣立春日的所見所感來寫,賦予節物風光以更深的含意,于哀怨中帶嘲諷,內涵充盈深沉。開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跡,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裊裊”形容其搖曳,化靜為動,若微風吹拂,更見春意盎然。從思想內容看,雖不能確斷其為辛棄疾南歸后所寫的第一首詞,但必為初期之作。辛棄疾對于恢復大業的深切關注,作者的激昂奮發的情懷,都已真切地表達出來。
上片起韻點題,寫大地春回的立春日風景。立春日是春天到來的信號,表現這節物風光。作者以一“看”字,將春天的氣息,通過婦女們立春日的頭飾——裊裊春幡散布出來,暗示出作者對于春歸的喜悅。以下一韻,不直接往前寫去,卻反挑一筆,寫出對寒風冷雨阻礙春來的幽怨。以下突然寫到燕子,用比興法推出懷念故國的感情。因為余寒未盡,春社未至,那去年秋時南來的燕子,不能回到北方故國的“西園”去。但燕子雖然無法歸去,作者卻生派它一個“西園夢”。一個“料“字,化無理為有趣,表明這燕子,已經成了作者思念故國的精神象征。而燕子只能“夢”而不能“到”西園,暗示西園所在的汴京,依然被金人所掌握,所以作者徒有故國之思,卻不能一探故里。借燕傳情,頗為沉痛。以下回到立春日風光中來,黃柑薦酒,青韭推盤,這立春日應備的食品,現在作者卻無心準備,并且顯得心煩意亂。作者沒有明言原因,但通過上下文語境,人們可以明白,是濃烈的故國之思,和時光流逝、英雄無用的悲傷,使作者完全亂了方寸,連節日應酬也無心去為之了。
下片寫對春天再來的種種感受,把筆由立春日探進整個春天里去。換頭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緊張和煩亂情緒,并領起以下五句。其所“笑”者,一為東風染遺梅柳,染追花草,使萬紫千紅的春天漸次到來,作者取笑東風的從此不得消閑;二是東風偶爾清閑時,不過是把鏡中人的朱顏轉換成衰老的模樣。在這春天越來越華美而作者越來越衰老的對照中,作者“笑”著,但分明含著淚水。因為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東風面前,作者所感覺到的是志士投閑、英雄無用而徒任芳華流逝的生命悲哀。由此可知,換頭的“笑”字,在抒情上得內緊外松、甚至正話反說的趣味。以下直接歸為正話正說,極言清愁難消。作者化用“解連環”的典故,表明白己不斷滋生、越積超重的清愁,正像一個不見首尾的連環一樣,不打碎則無法解開連環,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與生命共始終的感情。此處“問何人”一語,下得凄側,它向外探詢的口吻,寫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國之倩、生命之悲所縈繞,急于擺脫又無可擺脫的痛苦。它含蓄地表明了對于南宋統治者不思恢復、放廢英雄的怨尤。最后一韻,直探進暮春里去,寫作者怕見花開花落的心情,和看見暮春時大雁自由北還而傷痛于作者的人不如雁。這里有惜春惜時的感情,有懷念故國的感情,也有對于南宋統治者久不作恢復之計的怨尤。至此,不僅上片中的無端幽怨和煩亂得到了解釋,而且全詞的主旨也從這花開花落、塞雁先還的意象中脫跡而出。
全詞結構嚴謹,意境幽遠,內涵豐富;同時運用比興手法,使風雨、燕子、西園、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構成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體系,使此詞傳情含蓄而深沉,留給人審美再創造的余地很大。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