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絲釣近·云麓先生以畫舫載洛花宴客
作者:吳文英 朝代:宋代
原文:
聽風(fēng)聽雨,春殘花落門掩。乍倚玉闌,旋剪夭艷。攜醉靨。放溯溪游纜。波光撼。映燭花黯澹。 碎霞澄水,吳宮初試菱鑒。舊情頓減。孤負深杯滟。衣露天香染。通夜飲。問漏移幾點。
拼音解讀:
tīng fēng tīng yǔ ,chūn cán huā luò mén yǎn 。zhà yǐ yù lán ,xuán jiǎn yāo yàn 。xié zuì yè 。fàng sù xī yóu lǎn 。bō guāng hàn 。yìng zhú huā àn dàn 。 suì xiá chéng shuǐ ,wú gōng chū shì líng jiàn 。jiù qíng dùn jiǎn 。gū fù shēn bēi yàn 。yī lù tiān xiāng rǎn 。tōng yè yǐn 。wèn lòu yí jǐ diǎn 。
翻譯:
聽風(fēng)又聽雨,春將過去,花兒調(diào)謝,門也掩閉。剛剛倚靠在美玉裝飾的欄桿,又立即被風(fēng)剪去了鮮艷美麗。攜帶著醉靨,放開那逆流而上的游船繩纜,蕩著波光,牡丹花把燭光映襯顯得暗淡。
破碎的云霞,澄澈的湖水,仿佛吳宮剛剛照過的菱花鏡。原來的情緒頓時少了。也算辜負了深杯酒滿。衣服上的露水被天香盡染。喝個通宵吧,問滴漏的計時器上移到了幾點。
注釋:
垂絲釣近:詞牌名。雙調(diào),六十六字,上片八句六仄韻;下片七句六仄韻。
云麓(lù):即史宅之,號云麓,為兩朝宰相史彌遠之子,與吳文英為同鄉(xiāng)。淳祐八年(1248年) 以簽樞密院事領(lǐng)財計,建議括浙西園田,一路騷動,怨嗟沸騰。據(jù)夏承燾《夢窗詞集后箋》:“夢窗酬贈各詞,或在其括田之前耶。”史宅之在括田之前,《寧波府志》稱其:“著異聞錄,寓規(guī)彌遠,避勢遠嫌,退處月湖。”前后判若二人。
畫舫:彩飾圖像的游船。
洛花:洛陽花。牡丹花的別稱。《群芳譜》:“唐宋時,洛陽花為天下冠。故牡丹名洛陽花。”
春殘花落:指春花凋謝之后,牡丹始開。故牡丹又俗稱“谷雨花”。
皮日休:“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吳融《僧舍白牡丹》:“春殘獨自殿群芳。”花落,一作“落花”。
門掩:形容門前冷落,花事寂寞。
玉闌:闌檻的美稱。李白《清平調(diào)詞三首》其三:“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闌,同“欄”。羅隱《牡丹》:“太真無力憑欄桿”。
夭:美盛的樣子。《詩·周南·桃夭》:“桃之天夭,灼灼其華。”
醉靨(yè):牡丹品種中有稱“醉楊妃”者,又稱“楊妃醉酒”,為洛花之最老品種,至今尚存。
溯:逆流而上。
放纜:即解開纜繩,游船行駛。
撼:一作“閃”或“掩”。
碎霞:狀牡丹花之色彩。白居易《牡丹芳》:“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
吳宮初試:將吳宮的宮女比喻牡丹花。以吳宮宮女之美貌比擬牡丹花繁盛簇擁,紛中有整的形態(tài)。吳宮,吳國舊時的宮殿。
菱鑒:菱花鏡。
孤負:同“辜負”。
滟(yàn):水滿貌。
天香:即牡丹。“國色”“天香”乃牡丹花的美稱。
漏:即刻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器具。
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詞。詞的上片寫景,有暮春景、船中景、船外景,統(tǒng)融成一幅官宦人家的閑情逸趣圖景;下片著重敘述好客的主人史云麓以及宴飲情景。詞寫夜游宴飲。既因有“洛花”同行可大增游興,又因乘“畫舫”劃行于溪水之上而倍增畫意詩情。境界自是不俗。此詞寫得明快流利。
上闕的發(fā)端“聽風(fēng)聽雨”一韻,化用皮日休、吳融詩之意,言春天風(fēng)雨之后,百花凋零,此時正是牡丹盛開之際。“乍倚玉闌”一韻,化用李白《清平調(diào)》,羅隱《牡丹》詩意,以楊貴妃美姿比擬牡丹花,一個“乍”字,突出其含苞未放。“剪夭艷”言其美艷之形乃是造化剪裁,一個“旋”字,與“乍”字呼應(yīng),均強調(diào)花蕾初放,時間短暫,形美色艷。“攜醉靨”一韻,以貴妃的美面比擬牡丹,故牡丹花有名“楊妃醉酒”者,此韻扣題“載洛花”三字。“放溯溪游纜”二韻,言畫舫逆溪而游,水波蕩漾,波光粼粼,風(fēng)景優(yōu)美。“映燭花黯淡”一韻,扣題“宴客”二字,寫云麓先生在畫舫內(nèi)宴客的情況,“燭花”暗示畫舫宴客時間在晚上,“映燭花黯淡”以燭光黯淡反襯牡丹花的光華耀眼。
下闕不變,繼寫牡丹花的美艷,“碎霞澄水”一句,用晚霞燦爛映照在清澄的水面上來比擬牡丹花的色彩斑斕明麗,“吳宮初試菱鑒”此句化用辛棄疾《念奴嬌·賦白牡丹》:“對花何似?吳宮初教,翠圍紅陣。”以吳宮宮女之美貌比擬牡丹花繁盛簇擁,紛中有整的形態(tài)。“菱鑒”言似錦繁花映照在如鏡的水面上。“舊情頓減,孤負深杯滟”此筆鋒一轉(zhuǎn),寫自己對牡丹花的感想,這真是空際轉(zhuǎn)身。前面極力描繪牡丹花之美艷多姿,此處卻突然“情頓減”“負深杯”,其情突然急驟下轉(zhuǎn)。此詞以如此筆法,言自己對牡丹之情突然減弱,辜負了主人斟酒滿杯以賞花的深情,這其中含蓄地表達了對國事的隱憂。“衣露天香染”三韻,又掉轉(zhuǎn)筆鋒寫同游的人們,依舊沉醉在牡丹花中,衣服盡染牡丹香,通宵達旦地飲酒,不關(guān)心時間的早晚。
此詞大幅描繪牡丹花美艷異常,多處化用典故,包括李白、白居易、皮日休、吳融、羅隱、辛棄疾等語典,并以楊貴妃比擬牡丹花,詞風(fēng)濃艷密麗。后空際轉(zhuǎn)身,寫自己對牡丹花的感想,寄托了對國事的隱憂,這與吳文英詞中的《解語花·梅花》:“冷云荒翠,幽棲久,無語暗中春怨。”《丁香結(jié)·秋日海棠》:“嬌羞艷色,自傷時背”一樣,均有寄托之思。這正如李慶甲所言:“用比興手法和蒼涼的音調(diào),隱晦曲折地寫出了對宋室淪亡的哀傷之情。”(《詞綜·前言》)俞平伯亦言:“吳文英……他們每通過典故詞藻的掩飾,曲折地傳達眷懷家國的感情,這不能不說比之‘花間’詞為深刻,也比北宋詞有較大的進展。”(《唐宋詞選釋·前言》)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