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犯·甲辰中秋
作者:吳文英 朝代:宋代
原文:
紺海掣微云,金井暮涼,梧韻風急。何處樓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綃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簾戶照陳跡。 竹房苔徑小,對日暮、數盡煙碧。露蓼香涇,記年時相識。二十五、聲聲秋點,夢不認、屏山路窄。醉魂幽揚,滿地桂陰無人惜。
拼音解讀:
gàn hǎi chè wēi yún ,jīn jǐng mù liáng ,wú yùn fēng jí 。hé chù lóu gāo ,xiǎng qīng guāng xiān dé 。jiāng sì lěng 、bīng xiāo zhà xǐ ,sù é kān ,líng huā zài shì 。yǐng liú rén qù ,rěn xiàng yè shēn ,lián hù zhào chén jì 。 zhú fáng tái jìng xiǎo ,duì rì mù 、shù jìn yān bì 。lù liǎo xiāng jīng ,jì nián shí xiàng shí 。èr shí wǔ 、shēng shēng qiū diǎn ,mèng bú rèn 、píng shān lù zhǎi 。zuì hún yōu yáng ,mǎn dì guì yīn wú rén xī 。
注釋:
⑴尾犯:詞牌名。《詞譜》:“詞見《樂章集》,‘夜雨滴空階’詞,注:正宮,‘晴煙暮暮’詞,注:林鐘商。”秦觀詞名“碧芙蓉”。雙調,九十四字為正格。吳詞下片第二句添一字,為九十五字變格。上片十句下片八句,各四仄韻。
⑵急:一本作“息”。
⑶汜:一本作“妃”。
⑷忺:一本作“歡”。
⑸涇:一本作“輕”。
賞析:
“紺海”三句,狀中秋節的天氣。言傍晚時分,天青色的空中飄飛著幾朵白云,很快天色轉暗,夜暮中颯颯秋風吹落下井邊的桐葉。此所謂“一葉落而知秋至”也。“何處”兩句,想象語。此處是說:時在中秋,不知道哪一處樓閣造得最高,能最先被圓月的亮光照到?“江汜冷” 三句,寫月光。“汜”,即泛;“悰”,快樂也。此言月光照耀得江水像剛清洗過的綃帛一樣泛出陣陣冷意,月中嫦娥在中秋佳節也倍覺高興,將那圓月一再拭拂,使它一塵不染,光照寰宇。“影留”三句,承上啟下,轉入己的傷別離。此言天上月兒圓,而地上卻人分離。惟剩下室中的遺跡尚在。所以圓月雖明亮,可是詞人卻不愿看到這深夜的明月光從簾隙中透射進來,以免使他看到室中離人的遺物更添悲傷。至末三句,天上地下適成鮮明對比,使人更是倍覺同情詞人之生別離。
“竹房”兩句,述孤寂。言詞人孤身一人在竹屋中深居簡出,所以室外的小徑,因為無人走動也長出了苔蘚。黃昏日斜,獨居無聊,惟有仰望碧天,機械地數著朵朵煙霞,打發這無聊的時光。“露蓼”兩句,憶年輕時。言詞人年輕時候與伊人(即上片“人去”之離人)曾在靈巖山前的采香涇畔相遇,互相認識。“二十五”兩句承前,寫今之夢境依稀。“二十五”,可解為過去的二十五年時間。詞人今年四十五歲,二十五年前剛是二十歲,與上句“年時”(即年輕時候)相吻合。詞人說:二十五年過去了,現在我在夢境中已認不清那條兩人曾經走過的“屏山”小徑了。“醉魂”兩句,言己之醉醒兩朦朧矣。此言己在過節時,喝得大醉入夢,所以夢中無法認清小徑通向哪里,醒后仍醉意熏熏,連滿地的桂花都毫不愛惜的踐踏過去。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