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賦莫愁)
作者:周密 朝代:宋代
原文:
瑞云盤翠侵妝額。眉柳嫩、不禁愁積。返魂誰染東風筆。寫出郢中春色。 人去后、垂楊自碧。歌舞夢、欲尋無跡。愁隨兩槳江南北。日暮石城風急。
拼音解讀:
ruì yún pán cuì qīn zhuāng é 。méi liǔ nèn 、bú jìn chóu jī 。fǎn hún shuí rǎn dōng fēng bǐ 。xiě chū yǐng zhōng chūn sè 。 rén qù hòu 、chuí yáng zì bì 。gē wǔ mèng 、yù xún wú jì 。chóu suí liǎng jiǎng jiāng nán běi 。rì mù shí chéng fēng jí 。
注釋:
①瑞云:指女子頭發。
②翠:翠翹,古代女子的一種首飾,形狀象翠鳥尾上的長羽。
③兩槳:古歌謠《石城樂》:“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④莫:通“暮”,日西下將晚。
賞析:
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石城”在竟陵,今湖北鐘祥縣,縣西有莫愁村,自從周邦彥的《西河·金陵懷古》把“石城”當作“石頭城”,這樣莫愁女就成了金陵(今南京)的故事了。另外還有一個洛陽莫愁,梁武帝歌云:“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與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從這首小令中的“郢中春色”來看,這里的莫愁是指《舊唐書》所說的湖北鐘祥的莫愁女。
小令的開頭:“瑞云盤翠”三句,描寫莫愁女的姿態。“瑞云盤翠”指發式。這位頭發籠罩到額邊的少女,眉梢上充滿著郁積的憂愁。“返魂”二句,用《楚辭·招魂》的典故。《招魂》結尾云:“湛湛江水兮上有楓,自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招魂》是屈原招懷王之魂。過去王逸認為是宋玉之作,不足為信。“郢中”,郢為楚國國都,在今湖北江陵市。現在的鐘祥與江陵為鄰縣,在江陵之北,屬占郢中之地。這是說,莫愁女已經死了,有誰能寫出《招魂》的詩篇,把她招回到故國來呢?這里不是單純地賦莫愁,而寓有對宋室垂亡的哀傷。
下片更明顯地道出了物是人非,愁緒滿懷,抒發了對時事的慨嘆。“人去后,垂楊自碧,歌舞夢、欲尋無跡。”這里不是對某一個人的懷念,在詞人的眼中,同樣一個莫愁,盡管綠楊依舊,而人事全非。接著發出了更深的感嘆:“歌舞夢、欲尋無跡。愁隨兩槳江南北,日暮石城風急。”昔日的繁華已找不到蹤跡了。帶來的是江南江北的哀愁,夕陽中的石城,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這里比較明顯地抒發了國家垂亡之感。
藝術特點
這首小令藝術上的特點,正如戈載所說的:“其詞盡洗靡曼,獨稱清麗;有韶倩之色,有綿渺之思。”這里沒有金迷紙醉,眉黛唇朱,有的是對往昔的招魂,對舊夢的尋求。他用清麗的筆觸,寫出了內心的沉咽與凄楚。在草窗詞中,象這樣對國事的傷懷,如此接直地表現他的深摯情感者還是不可多得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