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ù yuè èr shí rì yè dù hǎi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蘇軾
shēn héng dǒu zhuǎn yù sān gēng,kǔ yǔ zhōng fēng yě jiě qíng。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yún sàn yuè míng shuí diǎn zhuì?tiān róng hǎi sè běn chéng qīng。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kòng yú lǔ sǒu chéng fú yì,cū shí xuān yuán zòu yuè shēng。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jiǔ sǐ nán huāng wú bù hèn,zī yóu qí jué guān píng shēng。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翻譯:
參星橫北斗轉(zhuǎn)已經(jīng)快到三更時分,久雨不停,終日刮大風,老天爺也應該放睛。
云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青天碧海本來就是澄清明凈的。
雖乘船渡大海空懷孔子救世之志,仿佛聽到了黃帝咸池優(yōu)美的樂聲。
被貶南荒雖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遺憾,因為這次遠游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jīng)歷。
注釋:
參(shēn)橫斗轉(zhuǎn):參星橫斜,北斗星轉(zhuǎn)向,說明時值夜深。參,斗,兩星宿名,皆屬二十八星宿。橫,轉(zhuǎn),指星座位置的移動。
苦雨終風:久雨不停,終日刮大風。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來就是澄清明凈的。比喻自己本來清白,政亂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終會消散。
魯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據(jù)《論語·公冶長》載,孔子曾說:“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奏樂聲:這里形容濤聲。也隱指老莊玄理。《莊子·天運》中說,黃帝在洞庭湖邊演奏《咸池》樂曲,并借音樂說了一番玄理。軒轅,即黃帝。
南荒:僻遠荒涼的南方。恨:遺憾。
茲游:這次海南游歷,實指貶謫海南。
賞析:
這首詩回顧了詩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他北歸的興奮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堅強自信、曠達豪放的襟懷。
詩的一二句寫了景,更寫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過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難走。因此,這句詩調(diào)子明朗,可見當時詩人的心境。三四句看似寫景,而詩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議論。五、六兩句,轉(zhuǎn)入寫“海”。這兩句與三四句合用一個典故,以黃帝奏咸池之樂形容大海波濤之聲,與“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也使人聯(lián)想到蘇軾的種種遭遇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動。尾聯(lián)推開一步,收束全詩。這句既含蓄,又幽默,對政敵的調(diào)侃之意,也見于言外。
全詩多次運用“比”的手法,韻味深遠。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