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ì zhōu dōng chéng wǎn wàng
泗州東城晚望
sòng -qín guān
宋-秦觀
miǎo miǎo gū chéng bái shuǐ huán ,zhú lú rén yǔ xī fēi jiān 。
渺渺孤城白水環(huán),舳艫人語夕霏間。
lín shāo yī mò qīng rú huà ,yīng shì huái liú zhuǎn chù shān 。
林梢一抹青如畫,應(yīng)是淮流轉(zhuǎn)處山。
翻譯:
白色的河水環(huán)繞著的泗州城,孤零零地,顯得那樣邈遠(yuǎn)。黃昏迷濛的輕霧下,船兒靜靜地停泊著,不時(shí)地傳來舟人的語談。
成片的樹林上空浮現(xiàn)著一抹黛影,青翠如畫;我想,它一定就是那座淮水轉(zhuǎn)折處的青山。
注釋:
⑴泗州:舊城在淮水邊上,又稱泗州臨淮郡,在今江蘇省盱眙縣西北,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已沉入洪澤湖。
⑵渺渺:水遠(yuǎn)的樣子。
⑶白水:指淮河。
⑷舳艫(zhú lú):指船。舳,船后舵;艫,船頭。
⑸夕霏:黃昏時(shí)的云氣煙霧。南朝宋謝靈運(yùn)《石壁精舍還湖中》:“林壑?jǐn)筷陨葡际障!?
⑹林梢:林木的尖端或末端。
⑺淮流:淮水。
⑻轉(zhuǎn)處山:指泗州南山。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五:“淮北之地平夷,自京師至汴口,并無山。惟隔淮方有南山,米元章名其山為第一山,有詩云:‘京洛風(fēng)塵千里還,船頭出沒翠屏間;莫能衡霍撞星斗,且是東南第一山。’此詩刻在南山石崖上,石崖之側(cè),有東坡《行香子》詞,后題云:‘與泗守游南山作。’”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詩。畫面的主色調(diào)既不是令人目眩的大紅大紫,也不是教人感傷的蒙蒙灰色,而是在白水、青山之上蒙上一層薄薄的霧靄,詩人從而抓住了夕陽西下之后的景色特點(diǎn),造成了一種朦朧而不虛幻、恬淡而不寂寞的境界。這種境界與詩人當(dāng)時(shí)的心境是一致的。
詩的前兩句著重寫水,用了“渺渺”二字,既扣住了題目中“晚望”二字,又與后一句的“夕霏”呼應(yīng),然后托出淮水如帶,同孤城屹立相映襯,構(gòu)成了畫面上動(dòng)和靜、縱和橫的對(duì)比。三四兩句著重寫山,在前一句中,詩人不從“山”字落筆,而是寫出林后天際的一抹青色,暗示了遠(yuǎn)處的山巒。
全詩主要描述了夕陽西下之后的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向往一種朦朧而不虛幻、恬淡而不寂寞的境界。
還沒有人評(píng)論哦,趕緊搶一個(gè)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