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錯誤的早期教育理念抹去孩子的未來。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今,幾乎所有家長都成了座右銘。在這一觀念的影響下,不僅幼兒園學到的知識越來越難,各種早教班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近年來,有這樣的早教班年來越年輕的趨勢,把兩三歲的孩子送到相應的機構進行培訓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甚至在孩子出生前就開始了早期教育。
許多父母更焦慮,尤其是三歲前嬰兒的父母,不僅擔心孩子落后,還擔心提前學習是否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那么,三歲前的孩子需要上早教班嗎?他們最需要什么樣的早教?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國,了解他們的孩子正在接受什么樣的早期教育。
與中國早期教育機構熱衷于識別漢字、學習算術、背誦單詞等教學內容相反,美國近年來最受歡迎的早期教育機構是自然幼兒園(nature-based preschools);
自2012年以來,美國自然幼兒園的數量上漲了五倍,如今,它已成為一個非常普遍和流行的早期教育機構。
顧名思義,自然幼兒園就是讓孩子與自然接觸,森林、濕地等自然景觀通過實地探索,讓孩子對自然產生最初的認知。
美國專家Richard Louv認為孩子的童年過于標準化和結構化,大多數孩子都有自然缺失(nature-deficit disorder),因此,自然幼兒園開始風靡全美。
那么,美國的自然幼兒園能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首先,三歲前的孩子也需要正確的早期教育需要認知和學習;但不學漢字,算術,學習觀察,學習思考,通過培養基本的認知能力,鍛煉兒童的思維和大腦。
我們可以從美國自然幼兒園的早期教育模式中學習,讓孩子們盡可能多地接觸自然動植物,除了熟悉的家庭環境,這可以他們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心。
在陌生的環境中,新事物形成的刺激會讓孩子不自覺地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這種主動學習狀態下,認知效果最好;
同時,家長最好耐心科學地回答孩子在接觸自然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困惑,從而形成一種困惑正反饋好奇-探索-獲取新知識,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回家后,孩子們也可以觀察他們看到的風景以復述或繪畫的方式重現,這個過程可以很好地鍛煉孩子的記憶、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
此外,自然早教也有利于提高兒童的身體機能,戶外自然光可以預防近視,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新鮮空氣也有助于身體發育…
當然,父母在選擇場合時,最好帶孩子去樹林、湖泊和海灘產生沉浸式體驗廣場、公園等半人工場合不適合自然早教。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希望父母能帶著孩子參與大自然,給孩子真正需要的早期教育!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