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媽說,原創內容。
說到新生兒早期教育,很多家長可能會有疑問:坐月子的寶寶什么都不懂,就要開始早教了嗎?
是的,事實上,嬰兒的大腦從胎兒期開始發育,因此,早期教育也從母親的胃開始,如胎兒教育、聽音樂、講故事、做手工或帶孩子去公園散步,通過不同形式的胎兒教育刺激,促進胎兒的大腦發育。
嬰兒出生后,早期教育的形式不同。
0-3歲是嬰兒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大腦發育最快的一年。父母應該以各種形式促進嬰兒的大腦發育,并幫助嬰兒在起跑線上獲勝。
出生后的第一年,寶寶經歷了從躺到翻身,再到坐、爬、站、走,從只吃牛奶,到把手或玩具放進嘴里,準確捏一件小事,不斷解鎖基本的生活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通過早期教育促進寶寶各方面的發展。
坐月子的寶寶已經有了覓食、吮吸、吞咽、眨眼等生存反射可以幫助嬰兒逐漸適應世界。
讓我們來看看新生兒五個領域的發展和特點。
① 大運動:
新生兒的活動能力有限,最早的發育基本上是頭部和腳。
有些嬰兒躺著時可以短暫抬頭155°,保持頭頸短時間挺直。
當嬰兒仰臥時,如果父母雙手放在嬰兒的腳上,他們會感覺到踏板的感覺。
② 精細動作:
新生兒有先天的抓反射,通常嬰兒經常握拳,可以握拳頭。
如果父母把兩個手指伸到嬰兒緊握的手中,嬰兒會自動握住父母的手指。
嬰兒仰臥時,有時可以把手放進嘴里開始吮吸。
③ 語言能力:
哭泣是嬰兒最早的語言,嬰兒用哭泣來表達各種需求。
有時聽到一些更大的聲音后,嬰兒會害怕,搖晃身體,甚至從睡眠中醒來。
④ 認知能力:
新生兒 視力很差,只能看到眼前20厘米內的物體,看到黑白世界。然而,出生幾天后,新生兒可以觀察或跟蹤視力移動的物體。
這個月大的寶寶已經有了。 一定的聽覺能力,如果父母用撥浪鼓或手鈴在離寶寶耳朵10厘米的地方發出聲音,寶寶的頭會有明顯的活動。
用哭聲來表達他們的需求,吸引父母的注意,這是嬰兒 社會情緒發展 初始階段。
寶寶哭的時候,如果能及時被父母抱起,就會停止哭;另外,寶寶也喜歡洗澡,洗澡的時候會很開心。
前面分析了寶寶出生一個月內的發育特點和能力。父母從這些方面開始給寶寶做早教訓練。
方法1:新生兒被動操作:
在父母的幫助下,幫助寶寶活動上下肢,促進四肢肌肉發育。
方法二:俯臥抬頭
讓寶寶趴著,訓練寶寶的抬頭能力,讓寶寶早點學會抬頭,促進頸部和背部肌肉的發育。
方法三:看和聽練習
選擇寶寶吃好睡好,讓寶寶躺下,父母用紅球、手鈴、鼓等玩具,搖吸引寶寶看,也可以左右移動玩具,鍛煉寶寶的視覺跟蹤能力。
還可以搖動玩具在寶寶一側發出聲音,讓寶寶用眼睛識別聲音,找到聲源。
另外,還可以經常給寶寶看 黑白色卡,鍛煉嬰兒的視覺和認知發育。
這個階段適合寶寶玩的玩具,比如 紅球、彩球、手鈴玩具、撥浪鼓 等。
給寶寶準備 手搖鈴玩具,選擇帶牙膠的手鈴,而且選擇顏色豐富、適合抓握的手鈴玩具,基本上可以從坐月子玩到1歲以上,非常實用。
寶寶出生前幾個月經常玩哪些玩具?你準備好給寶寶手鈴玩具了嗎?歡迎分享你的育兒經驗~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專業、實用、腳踏實地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應該贊美北京媽媽,與更多的人分享。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