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4日訊2月14日訊 安全用藥,共享健康。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作并推出了一系列科普視頻《小魯科普課》,為您解答問題和疑問。兒童發燒是許多父母非常擔心和擔心的事情。許多處理兒童發燒有誤解。
誤解1:通過覆蓋熱量出汗退燒。當兒童發燒時,外周循環變差,包裹嚴密會影響身體的散熱,兒童在長期高熱環境中,處于缺氧狀態,會導致身體多器官、多系統疲勞。
誤區二:孩子發高燒,要等醫生看了再治療。有的家長擔心給孩子吃退燒藥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準確判斷,所以不會積極給孩子降溫,因為等待時間太長會耽誤病情。
誤解3:一旦發燒,立即使用解熱藥。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發燒,就會立即給孩子服用各種解熱藥服藥后沒有立即生效時,他們會立即更換另一種退燒藥。
誤解4:發燒不能洗澡或用冷水洗澡。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發燒,不能洗澡,洗澡很容易感冒,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發燒,幫助他用冷水洗澡,可以幫助他冷卻,事實上,這兩種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專家說,孩子發燒的父母不能只擔心,我們需要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體溫38℃以下首選物理冷卻干預,一般可分為物理處理和藥物處理。一般來說,當兒童體溫低于38時℃選擇正確的物理冷卻方法。例如,貼退熱貼、多喝水、洗溫水澡等都有助于降低體溫。體溫38.5℃以上 需要藥物治療。
如果發現孩子的體溫超過38.5℃需要藥物治療。柴胡或羚羊角可用于中藥,百服寧、泰諾或美林可用于西藥。體溫39℃以上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當兒童體溫已超過39℃高熱時,通常選擇西藥治療。目前,布洛芬退燒藥和撲熱息痛退燒藥是臨床常用的,相對安全。
閃電新聞記者 段嘉琪 報道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