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燒這是父母擔心的常見癥狀之一。
發燒不是原發病,而是人體對抗感染的生理機制。兒童免疫系統不完善,未接觸的細菌病毒容易引起感染,發燒頻率會比成人頻繁。
發燒是免疫系統的表現,兒童的免疫系統在接觸細菌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發燒實際上是促進兒童免疫系統成熟的動力。
兒童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炎癥、代謝和免疫。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發燒的原因和治療措施也不同。
如果是嬰兒出生后三個月內發燒,只要體溫高于38℃,你必須去醫院。在美國的相關指南中,醫生建議發燒的新生兒必須住院治療,特別是出生后28天內的新生兒。超過10%的發燒是由真菌血癥、腦膜炎、肺炎等嚴重感染引起的。新生兒免疫系統不完善,容易造成嚴重后果。
嬰兒發燒1~3個月,大多數是由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也有很大比例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孩子小不安全,父母很難識別自己,所以最好送醫院。
發燒3個月以上的兒童發燒,如果你在家觀察,判斷孩子的精神狀態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吃牛奶和補充食物是否與平時不同;是否困倦;與父母的互動,如果父母自己不知道,早點去醫院更安全。
在家處理最重要的事情是觀察孩子的精神反應。如果你覺得精神反應不好,你應該去醫院。如果頭痛、頸部硬、抽搐、喉嚨痛、耳痛、皮疹或瘀傷、反復嘔吐、腹瀉等伴隨癥狀,也應去醫院。
由于發燒是有益的,所以一旦孩子發燒,父母就不能急于給孩子吃藥解熱,多觀察,從提高孩子的舒適性開始,解熱的做法實際上是緩解高溫引起的不適。
另外,有些病毒感染后會發燒幾天,比如兒童急性皮疹,體溫可能會在72小時內起伏。退燒藥只能在短時間內降低體溫,但不能預防熱性驚厥,也不能縮短疾病的過程。
那么兒童可以使用哪些退燒藥呢?
退燒藥的確切學名是解熱鎮痛藥。這種藥有很多種。但請記住,兒童只能選擇兩種,即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記住是單一成分的藥物單一成分而不是復方!
對乙酰氨基酚又稱撲熱息痛。不管是不是WHO,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兒童更安全的退燒藥,也是美國兒科學會或中國的發熱指南。除了口服劑型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還可以選擇栓劑。
推薦2016年中國指南:
≥2個月大的兒童口服對乙酰氨基酚治療劑量為15mg/kg/次,兩次用藥最短間隔為6h;
≥6個月大的兒童使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劑量為10mg/kg/次,兩次用藥最短間隔6~8h。
但不建議體溫38,因為再安全的退燒藥也可能產生副作用.5℃以下兒童沒有其他基本疾病。
對于心肺功能不全、貧血、糖尿病或遺傳代謝疾病的兒童,發燒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氣消耗,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增加心臟輸出,以避免心力衰竭、代謝不穩定等,可在38歲.5℃以前給藥。發燒也容易誘發癲癇發作,所以有癲癇史的孩子也應該早點用藥。
治療發燒的目標是緩解癥狀,提高兒童的舒適度,而不是使體溫正常。除了使用解熱藥外,還可以補充物理冷卻方法,如溫水浴。但物理冷卻方法的效果有限,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停止不要扔。
發燒時不要捂汗,防止體溫過高中暑;不要用酒精洗澡,不要在家里吃抗生素。
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劑量和方法請參考藥物說明書,根據兒童體重推薦劑量,不要自己減量或加量。
使用解熱藥的目的是提高兒童的舒適度,而不僅僅是為了冷卻,交替使用藥物劑量不能很好地掌握,但可能會導致藥物在體內的積累,導致毒性和副作用。如果發生反復高燒或超高燒,最好帶孩子去醫院。
來源:上海藥訊,藥評中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