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相當比例的孩子和別人說話時不看對方眼睛,這和他們長期低頭玩手機或iPad有很大關系。我甚至接觸過說話時用后腦勺對著我的孩子!” (心理專家)
本報聯合廣州市少年宮進行的大型調查顯示
“電子娃娃”平均年齡不到6歲
在這個“六一”兒童節,有多少孩子向父母要求的兒童節禮物是Iphone、Ipad?在孩子鬧情緒、不服管束的時候,有多少父母下意識地將手機或平板電腦遞過去,用游戲“穩住”孩子?
電子科技產品已經全面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兒童節前夕,本報聯合廣州市少年宮進行了一項“兒童使用電子科技產品狀況調查”,通過對1547個樣本的調查及訪談發現:孩子接觸電子科技產品的平均年齡不到6歲,接觸最多的電子科技產品是電腦和手機,主要用來打游戲。
母女天天上演手機爭奪戰
“我想把Iphone給親戚用,再去買一個只有打電話、發短信功能的最簡單的手機。”全職家庭主婦劉女士非常苦惱。對她和女兒之間幾乎每天都上演的“手機爭奪戰”,她已經感到有點疲憊了。有一天,5歲的女兒看見她在玩“切水果”,嚷著也要玩。劉女士把手機遞給女兒,沒想到從此麻煩不斷。
劉女士告訴記者,“切水果”自己的最高紀錄才300多個,女兒最多一次可以切600多個!孩子對手機上的游戲無一不精,從幼兒園回到家,進屋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媽媽的手機,一打開游戲就像進入“無我之境”,連爸媽喊她吃飯都充耳不聞。
劉女士說,如今家里的電腦都設置了密碼,女兒的上網時間還在控制之中,下一步打算換手機。“有時候想想也不怪女兒,現在有些大人都上癮,何況小孩!”
孩子們開始網絡社交
記者了解到,廣州城區的多所小學中,手機幾乎已成學生的“標配”,帶著手機上學的孩子不在少數。越秀區一所省一級小學的老師告訴記者,雖有“明令禁止”,還是有孩子“鋌而走險”,在課堂上玩手機游戲。“有一次我正在上課,看見一個男孩的頭越來越低,慢慢就趴到桌子上去了。到跟前一看,他正用手機聊QQ!”
孩子們正在用手機和電腦進行“網絡社交”——聊天、登錄QQ空間、打聯機游戲。記者曾經訪問過幾名小學生的QQ空間,他們在日志中寫著生活點滴:爸媽的要求,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矛盾,對哪個男孩/女孩有好感……同學和朋友會留下評論,孩子們互相加為好友,約著節假日出門玩耍。
家長憂心
會不會在網絡上學壞?
會不會造成視力下降?
會不會讓孩子越來越宅?
會不會讓孩子“上癮”、影響學習?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