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說:不要讓孩子做人上人,也不要讓他做人外人,要讓孩子做人中人。我想,如果陶行知先生知道我們在討論是窮養還是富養的話題,他會說:不要讓孩子在學校顯得突出、特別,讓他們同別的同學一樣,就是最好的狀態。
現在的中國,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了,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的物資條件也越來越豐富了。但是優越的物資,好像也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了更多的羈絆,他們追求名牌,他們不珍惜金錢,他們不懂得節儉。于是,年輕的父母又開始反思,對孩子究竟應該給予什么樣的生活?
男孩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都說英雄出少年,而且男孩子經歷些磕磕絆絆,摔摔打打,也是一種鍛煉,所以,幾乎所有的男孩子媽媽都同意,要窮養兒子。女孩子呢?在父母的潛意識中,希望女兒能成為女強人的好像并不多,女孩子的父母都更平和,希望女兒能優雅高貴,家庭幸福,夫妻和睦,當然最好要能嫁個好夫婿。為了讓女兒未來能有辨別能力,從眾人中分辨出什么樣的人能配合自己的高貴優雅,不因為從小感受到物資的困窘,而對物資產出強大的渴求,從而發生為了得到什么而出現
意外,一定要從小就開始訓練她對美好事物的適應性,所以,女兒要富養。
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觀念中,暴露了父母看待男孩女孩的不同。男孩子要堅韌頑強,女孩子要漂亮優雅,從容不迫。
但是,窮養兒子的標準是什么,富養女兒怎樣才是富養,富養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女兒培養成什么樣的人?
羅勤從小就知道自己是優越的,她父母工資收入高,對這個寶貝女兒又疼愛有加,為羅勤提供了最好的物資條件。她的媽媽出國的機會比較多,經常能給羅勤帶一些時尚的衣服、高檔的
巧克力、新奇的
玩具。羅勤就每天被媽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現在校園里,這讓羅勤在一班同學中,顯得非常的突出。羅勤身邊常常圍著很多同學,大家一起分享羅勤的寶貝。但是,羅勤得意后,開始不安,她慢慢的不再愿意穿時尚的服裝,她覺得自己跟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她羨慕別的同學的普通衣服,在她看來,大家都那樣穿,那一定就是最正常的,最時尚的打扮,而自己的不同,讓她覺得非常的不自在。同學們都知道她家庭條件好。有一次,學校里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老師家里出了點狀況,同學們自發地捐款表示援助,羅勤同大家一樣,往捐款箱里放了自己的零花錢。但是,同學們認為她捐得太少,太小氣,不夠仗義。這件事讓羅勤傷心了很久,她為自己平白要承受同學們的指責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