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出現的敏感期主要有:次序的敏感期、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小物體關注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后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亦不彰顯。而如何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更完美地成長,正是父母的職責。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秩序的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時間:出生到3歲。
秩序敏感期表現:一個剛剛滿月的孩子,家人把他抱到樓下,孩子就哭了,過了一會兒,把他抱到原來的房間,孩子就不哭了。這表明,孩子對環境、對他原來生活的房間的秩序有了感覺。
秩序敏感期作用:給孩子一種有秩序的生活,能穩定孩子的情緒,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動作的敏感期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并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更要注意小肌肉練習,亦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動作敏感期時間:動作發展主要包括兩個大的領域,一個是身體運動如走路,另一個是手的動作。走路的敏感期是1—2歲,手的動作敏感期是1.5歲—3歲。
動作敏感期表現:孩子從邁步到學會走路這個過程中,是非常愿意走路的,而且不愿意讓成人拉著走,手的動作是伴隨著走路而發展的,孩子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
動作敏感期作用:孩子的學習都是通過手來進行和獲得的。手連著大腦,手的活動又受到大腦的支配。
語言敏感期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并發出呀呀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學會母語,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至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后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基礎。
語言敏感期時間:語言能力分為口頭語言和文字語言能力,3歲以前是口頭語言的敏感期,3歲以后才會出現書寫、閱讀等文字語言的興趣。
語言敏感期表現:孩子最喜歡的是媽媽的聲音,因為媽媽說話的聲音給孩子帶來各種需要的滿足,所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