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習慣說“吃不完飯就不許看動畫片”,這對孩子其實不好,因為孩子會效仿父母動不動就講條件。也不要對孩子說“這樣爸爸媽媽會高興的”之類的話,孩子為討父母的歡心可能會撒謊或干出其他的蠢事。有些父母常說“你不聽我的話,我也不滿足你的要求”,父母會因此而失去尊嚴,并誘發孩子產生報復心理。其實,從開始就什么條件都不講,提出要求并督促執行就是了。如此,孩子不可能學會討價還價。
父母與孩子一起協商規則更能激發他遵守規則的主動性。父母常要以通俗的語言告訴他為什么制訂這樣的規則,為什么有些事不可以不能討價還價。比如,與孩子共訂規則“先洗手,再吃飯”,這不可討價還價,否則手上的細菌就會吃進嘴里會生病。
父母立場要堅定,前后態度要一致,不可情緒化,不能心情好時孩子討價還價就讓步了。孩子嘗到甜頭,就會察言觀色,想方設法讓家長妥協。
“討價還價”浪費的時間往往會影響后面事情的進行,不妨讓孩子承擔這爭論錯過了原定看動畫片的時間,那么讓孩子哭鬧吧,但是要讓他知道這全是因為他糾纏于“討價還價”才造成的,責任在他,而且他必須承擔這個后果。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