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你腦袋里裝的是什么?”“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類似的話,實實在在發生在一些家庭。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這些話會傷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緒要發泄。只是想當然地認為,要是說幾句就承受不住,以后出來社會還怎么生活?家庭語言暴力,正是指使用辱罵、詆毀、蔑視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使受害者在心理方面遭到侵犯的行為,出自朝夕相處的家人之口的日常生活。也許父母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讓孩子痛苦。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肆無忌憚地進行語言暴力。
家庭作為最小的社會單元,長此以往的語言暴力并不是小事,會讓家庭氛圍變得緊張。一項研究顯示,很多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在家里“經常被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身心得不到應有的舒展,無法獲得正確的自我認知;有的無法與他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系;有的性格扭曲,甚至走向犯罪道路,成為家庭乃至社會無法承受之痛。不僅如此,語言暴力還會傷害孩子身體健康,受到語言暴力后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也就是說,當父母辱罵自己孩子的時候,孩子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也很大!而且,語言暴力還能改變大腦結構,易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事實上,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愛孩子的,出發點也是為孩子好。但很多時候,他們滿嘴是愛卻不好好說話,這并不完全是嫌棄、仇恨,很多時候同樣是打著愛的旗號。有的是情急之下口不擇言,有的是忽略孩子感受的抱怨,有的則隱藏著“不打不成器”教育觀念的翻版。而當語言暴力的傷害展示給家長看時,不少人表示震驚。“沒想到這么嚴重”“我們也不容易”……這一方面說明不少家長壓根不知道說出去的話已變成甩出去的刀,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道德綁架、情感束縛等亟待改變的教育方法問題。從這個角度看,讓更多人認識到家庭語言暴力的存在和殺傷力,是一個重要的開始。近些年,從網絡話題熱議,到影視作品呈現,更多傷痛被看見,也讓更多人知道,“惡語傷人”是不容忽視的隱形家暴。
你的語言里,藏著孩子的未來。“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所以,你隨意的幾句話,卻是孩子心目中最扎心的評價,孩子的生活積極還是負面,全在父母一念之間。你的肆意批判,將葬送孩子一生,語言暴力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另一個極端,具有強烈的攻擊性,殺自己,或者殺別人。有人說,這些孩子扎在別人身上的兇器,是父母親手遞過去的。
正確的溝通,都是非暴力的。一種和諧的親子溝通方式是,先觀察,再感受,然后了解感受產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具體的要求,當父母做到了以上幾點,就會發現,孩子并非不罵不成材,春風化雨的教導,也同樣能使他茁壯成長。這正是:語言暴力堪比甩刀,好好說話才是正道。
本內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