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教育誤區
情商(EQ)比智商(IQ)在更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愛情、婚姻、學習、工作、人際關系,以至整個事業成敗得失狀況。
但許多年來,大部分父母都認為孩子多認些字,多背些詩,多識些數就行了,以后又為孩子上學能否得高分而或喜或愁。其實,這是陷人了一個教育的誤區。美國心理學家曾對
伊利諾州一所中學幾十位優秀畢業生進行過跟蹤研究,這些學生的平均智商(即語言和邏輯分析能力)是全校之冠,學習成績也都很好。但是,他們到近30歲時大都表現平平,中學畢業十年后,只有1/4的人在本行業中達到同年齡最高階層,甚至很多人的表現遠遠不如同行。曾參與此項研究的波士頓大學教授凱倫¡阿諾針對這一調查結果指出:“面對一位畢業致詞代表,你唯-知道的就是他的考試成績不錯,而對一位高智商者,你所知道的也就是他在回答某些心理學家所編制的
智力測驗時成績不錯,但我們無法對他的未來成敗,作出準確的預測。”凱倫¡阿諾對片面智商教育的有用性的評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心理學家的觀點,也道出了傳統教育目前所處的窘迫處境。那么,上述高智商的失敗者缺的是什么呢?是¡¡情商。情商是情感智商的簡稱,主要體現為;
1.情感的知覺,評估和表達能力;
2.思維過程中的情緒促進能力;
3.理解與分析情緒,可獲得情緒知識的能力;
4.對情緒進行成熟的調節能力;
二、進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兒到四、五歲時,腦量會長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階段,最重要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情感學習能力,也在這個時期得到最大的發展。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一個兒童如果此時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觀、具破壞性、孤獨、焦慮、有各種恐懼的幻想、對自己不滿意等,以后,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將很難把握機會。發揮潛力。可以說,他這時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所以,在幼兒階段進行正規、系統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這是奠定人生成敗的基礎。
然而遺憾的是,許多父母及幼兒園的教師對此知之甚少,對孩子因情商太低而出現的問題或視而不見,或束手無策,或簡單地以批評、懲罰和管束來解決,不懂得以科學的眼光來識別,以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和誘導。近年來,筆者通過有目的的觀萌發現在家庭教育及
幼兒園教育中情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