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提琴藝術家俞麗拿日前接受本站記者專訪,就培養她的兒子李堅成為一個優秀的鋼琴演奏家談了她的育兒門道。
問:作為出色的藝術家,我們在媒體上看到,你的兒子李堅也和你一樣已經成為一名藝術家了。他是怎樣走上藝術道路的?
答:他出生在1965年,出生后的第二年就開始了文化大革命。那是一個非常時期,不可能像現在的小孩,家長都希望孩子將來怎么樣,有很多的計劃,學音樂也是希望孩子能成為音樂家,或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修養。而當時不可能是這樣的。
問:當時是一個怎樣的社會環境?
答:文化大革命呀。社會環境亂哄哄的,學生們小,還不懂事,也跟著去串聯,我的《梁祝》正在受批判,是大毒草。我都不知道將來還拉不拉琴。那時,我們連自己的將來都搞不清楚,連將來還教不教音樂都搞不清楚,連音樂學院能不能繼續辦下去都不知道,不可能為孩子做任何設想和打算,只是希望孩子不要在混亂的社會環境中學壞,不要受到不良的影響。李堅剛上一年級時,學校只讀半天書,剩下的半天,我們怕他野在社會上學壞,想通過學琴把他關在家里。另外一個原因,我們都是搞音樂的,也想要孩子學一點,將來能和我們有共同語言。
問:孩子的父親也是搞音樂的?
答:是的。所以,在我們這樣一個家庭里,在當時那樣的社會環境下,讓孩子學琴根本不是為了素質教育,也不可能為了將來做鋼琴家。李堅當時學兩門樂器,小提琴我教,鋼琴由我的同學來教。學琴的課程從上午放學后一直排到晚上睡覺,滿滿的。
問:就是說,當時孩子學音樂,也不是因為孩子自己喜歡,而是父母安排的?
答:是的。其實,孩子的音樂天份相當高。但,我們只是擔心他放學后在弄堂口接觸到壞的影響,在非常亂的社會環境中學壞。在當時根本沒考慮別的。
問:當時沒有刻意地培養他成為音樂家?
答:是的。一是不可能為了做音樂家,這是我前面說過的當時歷史條件的原因。第二,培養音樂家是不能勉強的,即使他顯示了很高的才能,這個過程也會是發展的,是會變的,要他合適做這件事才能做好。
問:你是怎么教孩子的呢?
答:當時學校都不上課了,我們也不演出了,業務好些的抽到樣板劇團去,我一去8年。空下來的時間,每天回到家里,我就管著他的學習和練琴。
問:當時在你心目中,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答:當時沒有什么奢望。那時很多孩子上山下鄉,有些孩子也學琴,但僅僅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