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 兩歲半的淙淙發現了一個打火機。于是,他也學著自己扳弄打火機的小轉輪,媽媽剛巧從
廚房里出來看到了,嚇得一下子搶過打火機。淙淙見好玩的東西被搶走了,就哇哇大哭起來。
本來下了班就著急買菜做飯、一大堆的事要做,孩子一哭,媽媽非常心煩,一臉為難。
“寶寶太小,還不懂事!這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可怎么辦呢?”
同樣的事情,勃勃的媽媽說:“就是揍,讓他下次記著,再也不敢了!”
3歲以前,孩子真的“不懂事”嗎?對待這個階段的孩子,如何采用正確的方法拒絕,同時又避免對孩子造成情感上的傷害呢?
這就要求父母根據孩子的不同情緒來區分對待。讓你的孩子了解某些特定的動作是你所能忍受的極限,這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孩子有下列情況之一,就一定要明確地對孩子說“不”。
處境危險
孩子做某些危險事情的時候,必須阻止他——無論他玩得多么開心。
如果孩子沒有馬上做出反應,很可能是因為他們還不太理解“不”就是要躲避危險的意思。這時候,你可以用一些短語讓他們知道在做的事情危險。比如“哎呀!”或者“燙!”
遇到危險情況,你一定要立即做出反應,如果孩子對簡短的詞匯還沒什么反應,就要用生氣的表情,夸張、明顯的肢體語言表示:“惹我生氣了,后果會很嚴重。”引起孩子的強烈注意。閱讀:孩子面前夫妻吵架紅處方
傷害別人
3歲以下的小孩常常用一些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情感,比如說,當他們生氣的時候,踢或咬人。他們不知道這樣給別人帶來什么不好,他們所知道的就是,在他們生氣或者遭受失敗的時候,這個(踢或咬)會使他們感覺好一點。
阻止他這樣做的同時'最好是先撫慰他的憤怒。握住他的手臂并且說類似的話:“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不要又踢又咬'你會弄傷人的!”你應該要他用吻或者道歉來解決。
大發脾氣
孩子到了3歲,
智力已經接近成人的60%、70%了,大腦發育基本成型,對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在需要洗手的時候,他無原由地亂發脾氣不洗,類似的事情一定要讓他知道“這樣做是絕對不行的”。
孩子的壞脾氣基本是家長的不良教育方法養成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張道龍說:“正是我們自己教會了孩子如何對付我們。”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應該以暴制暴,而應該四兩撥千斤,用行動告訴他:你發脾氣,我不會滿足你,只有你用正常的方法,我才會滿足你。
調皮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