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幼兒的飲食禁忌: 1.忌食油炸、油膩、塊大、質硬食品。 2.刺激性大的食品如咖啡、深茶、辣椒、胡椒等應避免食用。 3.含粗纖維多的蔬菜如芥菜、黃豆芽、金針菜、甘蘭菜、咸菜、泡菜等2歲以下的幼兒不宜食用,2~3歲可少量食用。 4.脹氣食品如洋蔥、生蘿卜、豆類等,幼兒僅宜小量食用。 5.熔點高的油膩食品如羊、牛、豬的脂肪及油炸甜膩食品等盡量少吃。 6.帶核水果如桔、櫻桃、葡萄等宜作汁供食,西瓜宜去子生食,桃、杏、李等宜小量煮食。 7.帶刺的魚、帶殼的蝦蟹、蛤類、帶骨的禽、獸類,經過去刺、去殼、去骨后,可供食用。 8.整粒的硬果如花生、核桃、杏仁、榛子等須經磨碎或制成醬后,再供幼兒食用。
如果人工色素“有毒”,那么寶寶喂養怎樣“戒色”?首先,媽咪要看清生活中的美食陷阱,盡量遠離這些色彩鮮艷的食物。 寶寶美食陷阱 美食陷阱1:超市和菜市場的“絕色”美蔬 我們在超市和菜市場有時會看到特別漂亮的食品蔬菜,紅黃色的蝦片、豆綠色的粉絲、紫得發亮的花生米……五彩繽紛,鮮艷欲滴,情不自禁就會多買一些。 揭開“美”的面紗: 新鮮蔬菜不是顏色越鮮艷越好,一些美麗的色彩往往都是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加入了色素。而食用色素有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之分。人工合成的色素可引起哮喘、鼻炎、皮膚瘙癢以及神經性頭痛等過敏癥。而對于寶貝們尤其要注意的是,某些人工合成的色素可作用到人的神經,導致一系列的多動癥狀。 戒色方法:買菜也要“察形觀色” 1、不買顏色異常鮮艷的蔬菜 接近于自然的
2~3歲的寶寶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大腦皮質的功能正在進一步的完善,語言表達能力也逐漸豐富起來。這時寶寶的模仿性增強,智能發育得很快,要求也不斷的增多,能獨立行走、活動,見識范圍迅速擴大,接觸事務也增多了不少。但是,他們仍然缺乏自我識別的能力。這個時期寶寶的食物構成逐漸由半固體過渡到固體,最后到家庭食物,并經歷由奶類制品到輔食逐漸替代母乳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家長們不重視營養供應或喂養不合理的話,往往會導致寶寶們的體重不增長或少增長,甚至發生營養不良的情況。比如,生長發育遲緩或者缺鐵性貧血、佝僂病、維生素A缺乏等等癥狀。為了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這個時期的寶寶應當增加營養素的攝入量。 但這么大的寶寶往往不喜歡食物變換花樣,習慣吃已經熟悉了的食物,比如每天吃蛋羹、面條、菜粥也不會厭煩,對沒吃過的食物拒絕接受。他們喜歡菜、飯混在一起吃,還喜歡吃包子、餃子等帶餡食物,特別喜
冬天到了,春天也就不遠了。父母應牢牢抓住這個蓄勢待發的季節,及時改變寶貝偏食的習慣,為寶貝的生長發育打下堅實的營養基礎。在此為媽媽們推薦幾款寶寶冬季美味輔食。 紫菜小魚粥 做法:將沒有刺的魚肉,用姜和料酒稍稍腌制去腥后過水切碎,與白蘿卜碎、紫菜碎一起煮粥。 胡蘿卜土豆蛋黃糊 做法:煮熟的雞蛋取出部分蛋黃碾碎,加入蒸熟研成泥的胡蘿卜泥(蒸的時候稍稍點上一兩滴食用油)、土豆和少量新鮮的番茄果肉(最好也研碎),攪拌均勻后喂寶貝。 大棗山藥肝泥 做法:把新鮮的大棗、山藥、鴨肝分別蒸熟;大棗過篩濾成泥,山藥和鴨肝研碎,加入剛剛蒸棗時滲出的湯汁,拌勻即可。 蔬菜牛肉粥 做法:鮮香菇、大白菜和白蘿卜切成細絲備用;鍋燒熱放少許油,放入香菇絲、蘿卜絲略微炒一下,再放入牛肉末和白菜絲,加水煮到菜變軟,最后放入白米飯,煮到熟爛就可以了。
營養專家表示兒童的身體處于生長發育時期,需要吸收大量的營養素。而人體中的某些營養素是人體自身所不能合成的,或無法長期貯藏的,需要從每天的食物中得到不斷地補充。下面是兒童成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的一些營養素介紹。 維生素A 維生素A的缺乏是一個世界性的營養問題,不僅普遍存在發展中國家,而且存在發達國家。維生素A缺乏多見于2-5歲兒童,少見于成人。兒童在斷乳或無條件乳類喂養時,由于普通的面粉中不含維生素A,極其容易造成維生素A缺乏,缺乏維生素A會使小兒抵抗病毒能力下降、生長發育緩慢。 兒童維生素A的補充: 胡蘿卜 一是維生素A原,即各種胡蘿卜素,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綠葉菜類、黃色菜類以及水果類,含量較豐富的有菠菜、苜蓿、豌豆苗、紅心甜薯、胡蘿卜、青椒、南瓜等; 另一類是來自于動物性食物的維生素A,這一類是能夠直接
每位父母都希望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但是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由于對兒童營養學的知識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是毫不知情,在給孩子補鈣時非常迷茫。有時候不小心就陷入補鈣誤區,甚至給孩子的健康造成負面效果。調查研究發現,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在購買補鈣產品時只是以孩子是否愛吃為唯一標準,并不關注補鈣產品的口味。一味的寵著寶寶的口味,而不是按照科學安全的方式給寶寶補鈣,結果寶寶不但沒有獲得理想的補鈣結果,味蕾的發育還受到了影響。 嬰幼兒是人一生中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身體最為嬌嫩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寶寶骨骼發育非常迅速,對鈣的需求量比較大。中國營養協會推薦,0-3歲的寶寶補鈣量應在300-600mg/日,而根據調查,由于飲食習慣等原因,0-3歲嬰幼兒實際鈣攝入量不到300mg,遠遠低于推薦攝入量,所以需要額外選擇鈣劑補充。缺鈣會對寶寶的健康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但補鈣必須在科學安全的
白面包雖然在加工過程中,纖維素、礦物質和維生素丟失得多,但是它卻含有蛋白質、淀粉和脂肪,能為孩子的生長發育提供能量。而最為家長推崇的全麥面包和粗糧,卻會因較高的纖維含量干擾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全麥和粗糧的攝入不宜過多,通常不要超過主食總量的1/4。 為了保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攝入,除了限制粗糧,還需要多吃蔬果。但齊可民也指出,在吃蔬菜的問題上也有家長存在誤區。比如,孩子怎樣都不愛吃某種蔬菜,家長卻偏偏要逼他吃。其實,蔬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可以從其他食物中獲得,如孩子不愛吃胡蘿卜,可以從蛋黃和動物肝臟中獲得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不吃土豆,可以讓孩子從香蕉里攝取鉀。當然,這不是給孩子不吃蔬菜找理由,從平衡飲食的角度來說,該吃還是要吃,只是某些時候,家長也可以變通一下,用替換法將孩子的營養補上去。 2歲寶寶可接觸全麥食品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消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