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枕禿是缺鈣;
孩子半歲后母乳就沒營養了;
孩子剃光頭,頭發會長得更好;
這些話,可能是來自身邊人的「好心建議」,可能是來自不靠譜的網站,相信很多爸媽都聽過,可惜,
都 是 錯 的!
除了以上「流傳甚廣」的誤區,我們還整理了育兒過程中最常見的 30 個錯誤,很多爸媽都中招了。
營養飲食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誤區 1:寶寶枕禿得補鈣
枕禿,主要跟寶寶的生理性脫發有關,而且小月齡寶寶不會翻身不會爬,有不舒服就只能轉頭,腦袋在枕頭上摩擦也會加劇枕禿。只要每天補充了維生素 D,喝足了奶,一般就不會缺鈣。
誤區 2:沒有及時給寶寶補充維生素 D
維生素可以促進鈣吸收,缺少維生素 D,補再多鈣也沒用。所以,足月寶寶從出生后及時補充 400 IU / 天,早產兒出生后就要加倍補充,到 3 個月后再恢復 400 IU。
誤區 3:給寶寶吃的第一口輔食不是富鐵食物
4~6 月齡之后,母乳開始無法滿足寶寶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不及時補充鐵元素,可能會貧血。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如強化鐵的米粉,才是寶寶第一口輔食的最佳選擇。
誤區 4:輔食沒味道加點鹽
天然食物中的鈉完全可以滿足寶寶需要。1 歲以下的寶寶腎臟還沒發育完全,額外加鹽會加重腎臟負擔。記住:別用你的味覺來判斷寶寶的喜好。
誤區 5:給 1 歲前的寶寶喝蜂蜜
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寶寶的胃腸功能和肝臟解毒能力都比較差,可能引起中毒。安全起見,不建議 1 歲內的寶寶吃蜂蜜,蜂蜜水也不行。
寶寶睡眠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誤區 6:白天睡覺不能睡太久
對于小月齡的寶寶來說,他們對于睡眠的需求遠遠超過成人,白天充足的小睡,能夠保證孩子一整天的好狀態。你認為的多,可能對寶寶還不夠。
誤區 7:寶寶睡覺過程中也要保持安靜
在寶寶小睡的過程中,也沒有必要躡手躡腳,小心翼翼。正常的生活噪音不需要刻意避免,該說話說話,該走路走路。
誤區 8:給 1 歲以內的寶寶睡枕頭
1 歲以內的寶寶頸曲尚未形成,這時非要硬塞一個枕頭,不但不舒服,還會阻隔寶寶順暢的呼吸,增加新生兒猝死的風險。當然,定型枕更不要用。
誤區 9:搖晃哄睡
搖晃著寶寶入睡,容易出現「一停下來寶寶就醒」的情況。長期以往就是給自己「挖坑」,寶寶不抱不睡,家長的睡眠得不到保證,苦不堪言。唱歌、放音樂,都比搖晃哄睡強。
誤區 10:孩子睡覺要側臥
仰臥睡姿可以預防「嬰兒猝死綜合征」,還能避免腮腺擠壓和口水外流。當然,等孩子能夠自主靈活翻身時就可以不用那么嚴格干預了。
成長發育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誤區 11:給寶寶按壓臍疝
鼓鼓的臍疝看起來嚇人,但基本上 1 歲半左右就會自愈。千萬不要用膠布粘貼或拿硬幣壓住包塊,這樣很可能引起皮膚發炎、破潰甚至局部壞死。實在不放心就去咨詢醫生吧。
誤區 12:掐女寶寶乳頭
寶寶出生 3~5 天后,可能會出現乳腺腫大甚至少量泌乳的現象,這是正常的,一般 2~3 周就可以自然消退,亂擠還可能導致皮膚破損發炎。
誤區 13:給寶寶綁腿
大部分的寶寶,都會經歷 O 型腿、X 型腿和直腿的階段,這個是正常發育。強行綁腿反而會造成皮膚稚嫩寶寶的軟組織損傷,甚至影響骨骼和關節發育。
誤區 14:給寶寶剪睫毛
睫毛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修剪睫毛并不會讓它更長更翹,還可能導致眼部感染或者傷到角膜。除非特殊情況(比如倒睫),否則不建議修剪寶寶睫毛。
誤區 15:給寶寶捏鼻梁
鼻梁的高低也是天生的。即使理論上有微小的可能改變鼻軟組織形狀,也不能保證是變挺,反而更可能損傷皮膚。想讓孩子鼻子又高又挺,一是自己基因好,二是找個高鼻梁的另一半~
皮膚護理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誤區 16:給孩子剃光頭
寶寶頭發的多少主要和毛囊功能相關,剃光頭不僅不能讓頭發更濃密,還容易傷及頭皮,增加蚊蟲叮咬的風險。想讓寶寶頭發濃密,營養均衡最重要。
誤區 17:夏季不注意給寶寶防曬
暴露在紫外線輻射下,寶寶稚嫩的皮膚會面臨更高的灼傷風險。6 個月前,盡量給寶寶穿長衣長褲帽子 ; 6 個月后,還可以使用含有氧化鋅或二氧化鈦的物理防曬霜。
誤區 18:用母乳給寶寶擦濕疹
母乳容易滋生細菌,涂抹在寶寶身上,對濕疹無效甚至甚至會加劇濕疹,還可能誘發寶寶皮膚出現過敏反應。想要治濕疹,多涂保濕霜。
誤區 19:給寶寶擦爽身粉預防痱子
爽身粉吸水后形成顆粒狀物質,不僅會摩擦寶寶的肌膚,還會阻塞毛孔,使痱子更加嚴重,而且粉劑容易被嬰兒吸入,引起呼吸道問題。預防痱子,降溫、清潔、干燥就夠了。
誤區 20:寶寶流口水趕緊擦干凈
「擦」這個動作不僅不能緩解癥狀,頻繁擦拭反而會進一步刺激口水流經的皮膚,使其更容易受病菌侵害。正確的做法是拿干凈的濕毛巾輕輕地「沾」掉口水,并且給孩子嘴角皮膚涂抹保濕霜,避免下一次的口水刺激。
母乳喂養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誤區 21:喂完奶后不拍嗝
喝奶的過程中,寶寶會吸入一些空氣,不及時拍嗝,寶寶容易吐奶、脹氣。可以把手掌并攏往里收成空心狀,讓寶寶輕靠在自己的肩膀上,拍打他的后背。如果喂夜奶時,寶寶沒有溢奶的情況,就不用刻意抱起來拍嗝啦。
誤區 22:寶寶嗆奶時立馬豎抱
嗆奶時豎抱可能會使奶水通過氣管嗆入肺部,引發吸入性肺炎、氣管堵塞、甚至發生窒息,危及生命。
誤區 23:寶寶半歲后母乳就沒營養了
6 個月后,不是媽媽的奶水營養變少了,而是寶寶需求增高了。這個階段的孩子,為了保證營養來源的多樣性,需要及時添加輔食。千萬別聽信謠言斷了寶寶的口糧。
誤區 24:開始分泌的乳汁沒有營養要擠掉
開始時分泌的乳汁,比較清,水分、蛋白質更多更解渴;后面分泌的乳汁相對濃稠,脂肪較多,更管飽。無論是前奶還是后奶,都是為了滿足寶寶不同的需求。
誤區 25:哺乳媽媽感冒不能喂奶
感冒本身不會影響乳汁的質和量,媽媽體內的抗體還會通過乳汁傳給寶寶,因此不需要暫停哺乳。但建議媽媽哺乳時戴口罩,接觸寶寶前先洗手。
奶粉喂養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誤區 26:給 6 個月以下的寶寶喝完奶后喂水
6 個月以內的寶寶,胃容量很小。過量喂水,會影響奶量攝入,不利于寶寶生長發育。日常喂養中,只要按正確比例沖泡奶粉,保證充足的奶量,就能滿足孩子所需的水分。
誤區 27:沖泡奶粉時先加奶粉再加水
先加奶粉后加水,容易導致水量不精準,還會產生小結塊,導致奶液不均勻,影響孩子吸收。先放溫水再加奶粉,這樣配出的奶濃度合適,更容易消化吸收,不損傷腎臟。
誤區 28:給孩子的奶粉里加「清火寶」
「清火寶」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沖泡后不過就是一杯高價糖水,不僅容易引起齲齒、肥胖等問題,也不利于孩子正常口味的形成。與其擔心孩子上火,按正常比例沖泡才更重要。
誤區 29:沖泡奶粉時大力搖晃奶瓶
大力搖晃奶瓶混勻奶液時,會產生很多氣泡,如果立刻給孩子喝,會讓孩子吞下很多空氣,造成脹氣,影響消化。正確做法是平緩搖勻,或在其他容器中攪勻后再倒入奶瓶。
羊奶粉和牛奶粉并沒有本質區別,沒有證據表明羊奶粉比牛奶粉營養價值更高、更容易吸收或者是致敏性更低。羊奶粉唯一的好處可能是顯得你更有錢。
辛苦各位爸媽看到這里,希望這 30 個誤區可以解答你的一部分困惑。
如果想要更詳細的解釋,也可以在丁香媽媽公眾號「歷史搜索欄」中搜索關鍵詞獲得完整科普文章。
第一次當爸媽,要修煉的還有很多,養娃不易,一起努力!
來源:丁香媽媽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