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
進入高發(fā)態(tài)勢,
最全防治手冊來了!
手足口 & 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fā)時期主要發(fā)生于 1 ~ 7 歲的小兒,尤其是 5 歲以下, 4 ~ 7 月或夏秋季為發(fā)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提到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很多寶爸寶媽瞬間“臉盲”,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像了,撞臉指數高達99.99%。
問
如何區(qū)別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家長可以對照以下癥狀:
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傳染性疾病,好發(fā)于五歲以下的兒童。
兩者都是由腸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關性,而且二者病毒間有許多重疊,導致癥狀與傳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專業(yè)醫(yī)療人員,非常容易誤診誤斷。
從病癥上來說,皰疹性咽峽炎來勢猛烈,高熱抽搐的臨床表現往往讓家長先亂陣腳,但實質上來說皰疹性咽峽炎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并發(fā)癥與后遺癥,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幾率感染并發(fā)癥,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兒童,常見有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有時往往危機生命;家長們應當在發(fā)現孩子有手腳水泡與發(fā)熱后,及時送去就醫(yī),切勿拖延。因此,從并發(fā)癥來看,手足口更危險。
問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發(fā)作時主要有以下幾個癥狀:
1.口腔、喉嚨、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皰疹潰瘍。
2.突然高熱,可出現驚厥。體溫一般在37.7~40℃。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孩子如果發(fā)生以上癥狀,就要考慮是皰疹性咽峽炎的可能性,應及時就醫(yī),否則有可能合并細菌感染,小皰疹發(fā)展成膿皰,病情就加重了。
問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長可以對照以下癥狀:
?發(fā)高燒,體溫多在38℃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癥狀
?出現丘疹或皰疹,多發(fā)于手、足、口、臀四個部位
?口腔潰瘍疼痛,拒絕進食
問
如果寶寶不幸“中招”,如何護理?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只要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期識別危重信號,及時就診,合理治療,一般都可順利康復。
1. 注意隔離
(1)患兒應盡量待在家中:
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體溫正常、皰疹消退后再隔離一周,一般來說,共隔離 2 周時間,尤其是在發(fā)病的第一周內,傳染性是最強的;
(2)多通風:
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
(3)家長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兒不要串門外,家長也盡量少串門,因為家長也可能會成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媒介。
2. 觀察病情
(1)注意觀察患兒是否有新的癥狀:
注意有無新的體征出現,或原有癥狀、體征有無加重或惡化,重點留意有沒有重癥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號出沒;
應密切觀測患兒的精神狀態(tài)、有無肢體抖動、易驚、皮膚溫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壓等,一旦出現危重信號,需及時就診或復診。
(2)注意觀察呼吸:
主要觀察患兒有沒有呼吸困難和/或呼吸頻率加快的情況,5 歲以上兒童 > 30 次/分鐘;1 歲 ~ 5 歲 > 40 次/分鐘;2 月齡 ~ 12 月齡 > 50 次/分鐘;新生兒 ~ 2 月齡 > 60 次/分鐘;
如果有持續(xù)或頻繁出現呼吸困難和/或呼吸頻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需要及時就診或復診了。
(3)定期監(jiān)測體溫:
一般每 4 個小時可以測一次體溫,如體溫超過 38.5℃(腋溫),每 1 ~ 2 小時測一次體溫,并要注意有無寒戰(zhàn)、驚跳、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出現幻覺或甚抽搐等情況,進行退熱處理后 1 小時應重測體溫。
3. 注意護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飲食為主:
予以溫涼的與年齡相應的烹飪軟爛或流質、半流質食物,如面湯、稀飯、米糊、母乳等,避免過咸、過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發(fā)病的一周內,休息很重要:
盡量限制其活動量以防止過度疲勞;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每次餐后宜用溫涼開水漱口或直接飲用適量的溫涼開水。
(3)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飯前便后,建議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復感染或交叉感染。
4. 注意消毒
腸道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70℃ ~ -20℃ 仍可長期存活,在外環(huán)境中病毒可長期存活,但不耐高溫。患兒玩過的玩具、用過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應徹底消毒。
(1)紫外線照射:
如有條件,可以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 0.5 ~ 1.0 小時,但只限于光線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2)陽光暴曬消毒:
有陽光普照時可以將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陽底下暴曬 0.5 ~ 1.0 小時,但只限于陽光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3)家長自身也需消毒:
家長或照顧者在接觸患兒前后、給患兒更換尿布/尿不濕和處理大便后都應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問
如何預防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
因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都是通過糞-口-呼吸道傳染,且都是因腸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傳染病,所以預防方法也相似。
01
接種疫苗
2016年我們國家就研發(fā)上市了EV71疫苗(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用于預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
接種EV71疫苗的適齡兒童為6月齡-5歲,建議盡早接種,低齡兒童盡量在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程序(兩次接種,間隔一個月),以便盡早發(fā)揮保護作用。
接種EV71疫苗,可以預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絕大多數重癥手足口病。寶寶接種后,得手足口病的幾率會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會是嚴重的手足口病。
02
加強防御
除接種疫苗之外,防護預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隱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較強或曾被感染過,因此不會發(fā)病或者只出現類似感冒、口腔潰瘍等較輕的癥狀。但成人在和寶寶的密切接觸中卻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寶寶,因此成人在接觸寶寶前一定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洗干凈手之后再去抱寶寶。
另外,家長們也應關注寶寶周圍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況,避免與生病的寶寶密切接觸。
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衛(wèi)生部有一個五句真經一定要落實: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
最后提醒:凡出現發(fā)熱、感冒或呼吸道癥狀,或發(fā)現手足口皰疹皮疹病兒,應速去醫(yī)院就診。
問
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及時應對、不信謠言,才能給寶寶最好的保護!
來源: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長春疾控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謝謝
編輯:辭辭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