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一個13個月大的女寶寶出現整個肚子鼓脹,并且呼吸困難,幾近窒息的癥狀,被送往醫院后,甚至出現心臟驟停,幸好經過醫生搶救,孩子脫離生命危險。
而令人震驚的是,醫生打開腹腔發現孩子肚里有大量未消化的玉米粒,胃直接被玉米撐破了。
原來,前一天媽媽為了給孩子補充營養,煮了一鍋排骨玉米湯,喂孩子吃了一大碗玉米。大人吃玉米都不太好消化,更何況一個剛1歲多牙齒還沒長齊的幼兒。
其實不僅是這位媽媽,很多家長看似愛娃的喂養方式正在一步步"摧毀"孩子的健康。以下3種常見的錯誤方式,你有犯嗎?
一、3種"送命式"喂飯拖垮孩子脾胃
·喂食分量過多
孩子還小對吃飯的量沒有感知,而家長總是想著吃多些才有助于身體發育,即使孩子不想吃也想盡辦法哄著吃。但過度喂飯或硬喂,不僅降低孩子的食欲,還容易引起積食、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另外,孩子吃得太多還會導致超重肥胖,影響身體健康。
·咀嚼后喂給孩子
有些長輩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肉或吃硬物咀嚼不動,干脆嚼碎了再喂給孩子。但是成人的口腔中會有牙周菌、幽門螺桿菌等各種細菌或病毒,這些病菌隨著食物進入孩子嬌嫩的腸道,容易引起腹瀉,嚴重時會患上腸胃疾病或者其他傳染病。
同時這樣的喂飯方式會使孩子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煉,并減弱對頜骨的刺激,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會出現牙齒錯位、擁擠、排列不齊等牙頜畸形。
·喂孩子吃湯泡飯
孩子對于寡淡干硬的白米飯興趣不高,有家長認為米飯泡軟了更好消化,于是湯泡飯成了很多家長喂飯的法寶。
其實不然。因為這樣的飯孩子基本不咀嚼就直接下肚,會造成腸胃負擔過重,而且湯汁會稀釋孩子的胃液,不利于腸胃的消化。湯泡飯會使孩子很快產生飽腹感,無法進食更多食物,長期如此會出現營養不良,影響發育。
二、孩子脾胃受傷,家長怎么辦?
小兒脾胃常不足,上述錯誤的喂飯方式只會讓孩子的脾胃功能越來越差,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患上積食,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
孩子長期積食會導致營養物質無法輸送到其他臟腑,滋養四肢百骸,影響腸道免疫力,容易引發小兒感冒發熱、反復咳嗽、過敏、腺樣體肥大等慢性疾病。
如果孩子出現舌苔厚膩、大便異常、面黃肌瘦、手足心熱等癥狀,說明孩子可能積食了,家長要及時調理。
·飲食調理
"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古人早已道出小兒喂養的真諦。家長平時不要過度喂食,若孩子出現積食,應暫停高蛋白和高脂肪飲食,忌生冷辛辣,多吃清淡好吸收、健脾開胃的食物,比如南瓜粥、魚肉、山藥、山楂雪梨湯等,可健脾補益,滋陰養液,幫助清理積食。
·中醫調理
對于比較嚴重的積食,通過一般的方式無法緩解,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使用藥物來改善。
常用的治療寶寶積食的中藥有黃芩、山楂、麥芽、六神曲、陳皮、雞內金等,這些中藥煎煮后服用,可以緩解積食,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或者直接選用中成藥小兒消食片調理,可消食化滯,健脾和胃,對脾胃功能的恢復起效快。
養護脾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必要的調理,更需要家長們培養孩子正確的吃飯習慣。
三、3個小妙招讓孩子正確吃飯
·讓孩子自主進食
不要追著孩子喂飯,在孩子可以掌筷拿勺時,家長就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吃飯。雖然一開始會弄得到處臟亂,但一旦孩子慢慢適應自己吃飯,就會知道什么是餓,什么是吃飽。
自主進餐有助于鍛煉孩子的手眼配合以及吞咽和咀嚼的能力,對他們的智力和大腦發育也有很多益處。而對于大一些的孩子,不妨帶著他一起參與做飯的過程,有自己勞動參與的食物往往更有吸引力。
·準備營養豐富有食欲的食物
在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家長們可以在食物的種類和花樣上下功夫,有趣、可愛的造型能有效刺激寶寶的飲食欲望。
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吃米飯,家長可以使用飯團模具,將米飯做成孩子喜歡的形狀,或在米飯中加入一些青豆、玉米粒、胡蘿卜丁,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選購孩子喜歡的餐具
在給孩子挑選餐具時,可以根據他們的喜好,購買帶有卡通圖案、顏色鮮亮的餐具,增強食物對寶寶的吸引力,提高用餐欲望。
最后,家長要營造輕松愉快的進餐氛圍,不要輕易吼孩子,應多多鼓勵孩子,言傳身教,三餐定時定量,食不言語,獨立進食,樹立榜樣。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不僅能盡快獨立吃飯,也能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參考資料:1.《1歲寶寶胃被撐壞,2歲寶寶胃潰爛,別喂飯了,3招讓娃自己吃》.科學家庭育兒.2019-03-29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