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是大寒節氣,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寒冷程度的一個節氣,同時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之后便是來年立春。因為已接近春天,在氣象記錄中雖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間那樣冷,但仍處于寒冷時期。民俗稱“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并已經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春回的景致。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智慧的古人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大寒時節,天寒地凍,該如何養生呢?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大寒節氣里,除干農活順應節氣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此外,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節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美食典故:大寒吃什么 大寒節氣的飲食變化
又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御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總之,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尾,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季,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