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癥在未獲得血培養結果之前即要選用抗生素治療,以后根據血培養結果及細菌藥敏試驗選用抗生素。通常聯合應用一種青霉素類和一種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作為初選藥物。因為這二種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較廣泛的抗菌譜并能產生協同作用。在嚴重感染的病例可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和青霉素類聯合應用。
新生兒敗血癥需要到醫院接受治療,如果比較嚴重,經醫生診斷則需要支持治療,即輸血治療,少量多次輸血或輸血漿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新生兒出生時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特別是低出生體重兒更明顯,生后對各種抗原的刺激反應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療可提高新生兒的免疫力,增強抗感染能力。
常見的免疫療法:
1、免疫球蛋白治療
早產兒因免疫球蛋白水平低,生后極易發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癥而致嚴重感染,敗血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均較成熟新生兒為高,足月兒雖無明顯的低免疫球蛋白血癥,但也可因母體產生的免疫球蛋白缺乏某些特異性抗體如大腸桿菌、沙門菌抗體而不能控制這類感染。靜脈用丙種球蛋白含有大量免疫 球蛋白和特異型抗體,因此可用于敗血癥的輔助治療。國內外資料推薦劑量:每次0.2~0.5g/kg每周1次共用4周。
2、白細胞的輸入
重癥敗血癥患兒,若血中中性粒細胞數降低而骨髓儲備白細胞又不能補充粒細胞的缺乏時,輸入從正常成人血液中分離出來的多形核白細胞,可增強白細胞對病菌的吞噬功能和殺菌活性,從而降低病死率。
3、交換輸血
重癥敗血癥患兒可通過換血除去血液中的細菌、毒素和酸性代謝產物;清除異常血凝物質,糾正異常血凝過程,供給大量新生兒所缺乏的抗體、補體以及吞噬 細胞等,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交換輸血主張用新鮮全血,換血量為160ml/kg,但要注意換血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如電解質平衡紊亂、感染、移植性抗宿主反 應等。換血療法適應于經抗感生素治療無效的重癥新生兒敗血癥。
針對特有感染途徑,采取有效措施,完全可以預防新生兒敗血癥的發生。提倡母乳喂養,也可降低相聲而敗血癥的感染概率。
1、做好圍生期保健:
對孕婦定期作產前檢查,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胎膜早破、宮內窒息或產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對有感染與發熱的母親,應用廣譜、通過胎盤屏障的抗生素。對有窒息的新生兒的復蘇,盡量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2、對高危兒加強監測:
可能發生敗血癥的高危新生兒,應嚴密監測。注意觀察新生兒面色、吮奶精神狀況及體溫變化。
3、做好皮膚黏膜護理:
應特別注意保持口腔皮膚黏膜臍部的清潔,避免感染或損傷。不要“挑馬牙”,“割口腔脂肪墊”,不要用粗糙不潔的布巾擦洗新生兒口腔,以免損傷口腔黏膜。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