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則這樣的新聞,或許你還記憶猶新,其實這樣的意外經常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南京的一位爸爸帶孩子去游泳,期間不小心嗆了幾口水,孩子咳嗽了幾聲以為沒什么大事,回家以后孩子卻離奇死亡了。 ?濟南的一位奶奶拉著學步期的孩子學走路,孩子摔倒的一瞬間,下意識的想把他拉起來,孩子卻骨折了,因為發(fā)現(xiàn)不及時導致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上海的一個3歲女孩在乘坐汽車時吃零食,緊急剎車時被零食噎住,而父母不知道緊急救助辦法,等到救護車到來時悲劇已經發(fā)生了。 據統(tǒng)計,中國每年有超過20萬名0-14歲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每3名死亡兒童中就有1人是意外傷害所致,意外傷害發(fā)生率是美國的2.5倍,是韓國的1.5倍。 上海市連續(xù)三年的“120急救中心”統(tǒng)計數(shù)據也進一步驗證這一點,意外傷害是夏季醫(yī)院急救的第一位,分析
但是讓孩子吃魚,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吃魚時不小心被魚刺卡住喉嚨。如果孩子被魚刺卡住怎么辦呢? 有很多爸爸媽媽會采用傳統(tǒng)的老方法,就是讓孩子吞咽米飯饅頭、或者大量喝醋或喝水來試圖吞掉喉嚨里卡住的魚刺,我們小時候好像也是這樣過來的。 但是!其實這些老方法對小孩子并不適用,因為小孩子的好多器官還處在發(fā)育階段,有時候一旦處理不當,可能后果不堪設想,這也是很多爸爸媽媽都沒有意識到的。 有個案例:一個7歲的孩子,反復高燒,打消炎針、吃抗生素都沒有效果,醫(yī)生都找不到原因。 后來詳細詢問孩子家屬發(fā)燒前是否有異常的事情,最后發(fā)現(xiàn):孩子發(fā)燒前的一天晚飯,吃魚被卡到喉嚨,媽媽讓孩子飲用食醋、大口吞飯團,大人認為孩子卡魚骨是小事,既然沒卡在喉嚨,吃吃飯就會吞下去,因為老一輩都是這樣處理的。 雖然孩子后來胃口不好,不想吃飯,沒多
據都市時報報道,最近,一位姓袁的媽媽本想用充電熱水袋給奶瓶保溫,結果在充電加熱的過程中,熱水袋炸開,滾燙的熱水濺到3個月大的孩子腳上,造成深二度燙傷…… “兒子被燙著的右腳我不敢直接碰,馬上就送醫(yī)院了?!痹空f,“看著兒子痛苦,真的好難過,寧愿被燙傷的是我。” 開水、熱湯、取暖器……類似的事件自入冬以來已經不是第一起了。冬季是兒童燙傷的高發(fā)季節(jié)。 意外總是離我們那么遠,似乎只在新聞中看到;但意外又往往離我們這么近,一旦發(fā)生在自家孩子身上,往往令家長措手不及。 而寶寶被燙傷,家長與其“直接不敢碰”,不如提前學習燙傷的預防和急救知識來將損失減到最小。 下面,就讓我們溫習燙傷后的“五字真言”,盡量在第一時間正確處理傷處。處理得當,能盡可能減輕損傷,減少寶寶的痛苦,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一沖 燙傷后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至
一般來說,小寶寶對外界的事物都很好奇,而且沒有危險意識,看到好玩或者好看的東西就想拿過來玩一玩,咬一咬,因此常常有孩子誤食有害物質的情況發(fā)生,那么,寶寶誤食有害物質怎么辦?如何避免寶寶誤食誤吞有害物質呢? 硬幣、小鈕扣、玩具零部件,經常會被寶寶誤吞到肚子里,這個時候,要怎么避免寶寶誤食誤吞呢? 4類物品容易讓寶寶誤食 食物隱患不容忽視 豆類、堅果、果核、果凍等 特點解讀 ◆黃豆、綠豆等豆類,如果堵塞氣管或支氣管,吸收水分就會膨脹,堵塞氣道,引致窒息。 ◆花生、瓜子、杏仁等堅果質地堅硬,不易嚼碎,不易消化,體積小,容易嗆入氣管。 ◆葡萄籽、櫻桃籽、杏核等果核因其體積小、不消化,也被納入較易被嬰幼兒誤食的范圍之中。 ◆果凍體積小、質地光滑且富有彈性,并且大多數(shù)果凍形狀像塞子,三歲以下的寶寶不能食用。 廚房衛(wèi)生間的“毒
本報惠州訊 (記者秦仲陽 通訊員吳仁)昨日早上,惠州市區(qū)長湖苑住宅小區(qū),一個4歲小男孩疑急于尋找外出的母親,從5樓陽臺掉下,目前正在醫(yī)院搶救中。 現(xiàn)場目擊者初先生告訴記者,昨日早上6點多鐘,他被樓上一阿姨敲門喊醒,出門發(fā)現(xiàn)樓下有一約四歲大的小孩躺倒在地上。“(當時)小孩沒穿褲子,就睜著眼躺在地上,身上沒有什么傷口,也不會說話。”當時大家都不知道這是誰家的小孩,鄰居們估計孩子是趁家里沒人,自己跑了出來玩的。 初先生說,當即他們就叫來了六七個保安,并報警撥打120,但120一直未到場。初先生從家里拿來了棉被裹上孩子,帶到了保安處后,三四十分鐘后,大概是屋子里的暖風機讓孩子緩了過來,當時孩子“哇”的一聲便大哭了起來。不久后,孩子的母親就回來了,看到孩子這樣子嚇得說不出話來。據孩子母親介紹,當天早上她將兒子反鎖在屋里就去送大女兒上學了
由于新生兒的各項機能的發(fā)育還不是很完善,因此,在喂養(yǎng)的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生嗆奶的現(xiàn)象,此時,家長們一定要正確的急救措施,以免其它危險的發(fā)生,下面我們就來講講新生兒嗆奶的急救方法。 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可按以下方法處理: 1.平躺時發(fā)生嘔吐,應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氣管。 新生兒嗆奶的急救措施 2.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3.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4.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費時間想
“大夫,大夫,你快……快看看我的孩子咋了……” 9月11日上午,河南鄭州人民醫(yī)院特需科護士張曼正在門診大廳值班進行預檢分診,時不時地幫助來醫(yī)院就診的人回答問題,忙碌而平靜的秩序在10:14這一刻被打破。 10:14:26,一位身穿藍色上衣的大爺抱著一名1歲多的小女孩焦急地跑進門診大廳入口處。 “大夫,你快看看我的孩子咋了!” 張曼只看了一眼,只見小女孩渾身癱軟,面色發(fā)紫,沒有了意識,她沒有一絲的遲疑,抱著孩子拔腿就沖向了一樓的兒科門診,僅僅用了十幾秒鐘左右,就跑到了50多米外的兒科診室。 ▼完整監(jiān)控視頻錄像 耳鼻喉科的醫(yī)務人員立馬行動起來,拿設備的拿設備,取藥的取藥,積極配合醫(yī)生搶救孩子…… 高明先將孩子放平,一邊對孩子實施心肺復蘇、吸氧、打通氣道,一邊詢問孩子的爺爺,爺爺說讓孩子喝了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朋友,寶寶出現(xiàn)氣道異物阻塞很危險,要盡快解除呼吸道阻塞是挽救生命的關鍵,根據不同的情況,應分別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首先撥打120,在急救醫(yī)生到來之前,應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一、成人呼吸道異物的急救 1。讓病人坐在椅子上,上身前俯,雙手撐在腿上,頭則正好位于雙膝上方。救助者用一只手拍擊病人兩肩胛間的背部,并鼓勵病人用勁咳嗽。 2。立位沖擊法。病人取立位,急救者站在患者背后,讓患者彎腰頭部前傾,以雙臂環(huán)繞其腰,一手握拳,使拇指側頂住其腹部正中線肚臍略向上方2厘米,遠離劍突尖。另一手抱拳以快速向內向上沖擊,將拳頭壓向患者腹部,連續(xù)6~10次,以造成人工咳嗽,驅出異物,每次沖擊應是獨立、有力的動作,注意施力方向,防止胸部和腹內臟器損傷。 寶寶氣道異物阻塞的家庭急救措施 3。臥位腹部沖擊法。適用于意識不清的患者。將患者置于
寶寶不小心墜床怎么辦?寶寶的哭聲肯定會讓您特別的心疼,如果寶寶不小心從床上掉下來,磕著或者碰著,或者流血,媽媽們該怎樣急救呢?有哪些預防措施呢?今天就來學習下吧。 怎樣安放寶寶嬰兒床 1、現(xiàn)在的嬰兒床一般都裝有護欄,如果沒有,家長可自己在嬰兒床邊加裝護欄,以避免寶寶不小心跌落。此外,提醒爸爸媽媽們,嬰兒床護欄的間隔距離必須小于10厘米,才不會出現(xiàn)寶寶頭部被卡住的危險情況。 2、在床邊的地板上鋪上軟墊,這樣萬一寶寶不小心掉下床,也不會直接撞在地板上。 3、移開嬰兒床周邊的雜物,尤其是尖銳物品。如果嬰兒床附近有家具的棱角(如柜子或桌角),應該在轉角上加裝軟墊,或者用布將尖銳的角包裹起來。 4、嬰兒床不宜放在有高度落差的地板邊緣,否則萬一寶寶不小心摔下床,可能會繼續(xù)滾落到較低的地板上,又一次受到傷害。 寶寶墜落時的緊急處理 1、固定傷處。寶寶從床
對于小寶寶來說,在吃東西的時候,很容易出現(xiàn)噎住的現(xiàn)象,對于這種現(xiàn)象,家長們一定要正確的處理,不然會引起不良后果,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來看看,寶寶吃東西噎住了,家長們具體要怎么辦。 小而硬的東西 糖果、玩具小零件等都有可能使寶寶噎住,這時應該這么做: 1.曲起一條腿,用膝蓋抵住孩子的心窩,面朝下,用力拍打孩子的背部。 2.如果還是無法吐出,請將孩子從后面抱起,頭朝下;用拳頭抵住孩子的心窩,然后進行擠壓。 3.若發(fā)現(xiàn)呼吸依然困難、臉色及身體開始轉成紫色時,請盡快叫救護車。并在救護車到達之前,施以人工呼吸。 軟而黏的東西 年糕、軟糖,甚至面包這些軟而黏的東西對孩子來說也危險,當孩子噎著了,這時應該這么做: 1.讓孩子側躺。 寶寶吃東西噎住了怎么辦呢 2.讓孩子將嘴巴張開,如果你可以看到噎在喉嚨里的東西的話,請用手指將東西摳出來。
孩子好動,且沒有安全意識,大人稍不注意,孩子就有可能磕傷跌傷,嚴重的可能還會出現(xiàn)骨折的現(xiàn)象,那么,碰到孩子骨折的時候該如何做好急救措施呢? 成人如發(fā)生骨折,斷端比較清楚,兒童骨折斷端處則不清楚。這是因為兒童的骨頭韌性大,折斷時骨膜不易斷開,因而從外表不易看出,就如同枯樹枝容易折斷,嫩枝卻富有彈性,里面斷了,表皮還連在一起一樣。所以,有時兒童的踝骨斷了,外表卻看不出來,只是有些腫疼,過數(shù)小時后才出現(xiàn)淤斑。同樣,手腕骨折當時也可能不被發(fā)現(xiàn)。 有時,兒童在玩球時,由于接球用力,指骨也可能斷裂,但當時只有一點發(fā)腫,過后才會出現(xiàn)淤斑。兒童在玩耍時,有時會將脊椎骨摔斷,但從外表看不出傷痕,只是孩子彎腰跑跳時才會感到疼痛。所以一般地說,孩子摔跌或受到撞擊后,如出現(xiàn)持續(xù)疼痛,腫脹或淤斑時,應考慮是否是骨折。 如懷疑孩子發(fā)生了骨折,應讓其停止活動,不要觸及傷處,及時就醫(yī)。 在護送
寶寶的小傷口和擦傷怎么處理?如何處理孩子的小傷口和擦傷,才不容易留疤?寶媽知道嗎?孩子的小傷口和擦傷不及時處理是很危險的。 小孩子經常在戶外爬高爬低,跳上跳下,很容易造成小傷口和擦傷。過去我對傷口的護理也有很多錯誤的認識,比如需要用消毒藥水,比如要保持傷口干燥、不能碰水等。在有小孩后更加關注這個問題,了解到最新的傷口和擦傷的護理知識,在一些小細節(jié)上,和我過去認為的不同。以下是處理小傷口和擦傷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1. 在幫助孩子處理傷口前,洗干凈雙手。這樣做可以減小感染的風險。 2. 止血。小傷口通常自己會止住血。如果需要的話,就用干凈的邦迪、布或者醫(yī)用棉球覆蓋傷口,再輕輕試壓。如果傷口在手、腳上,可將傷口抬高到心臟以上的位置,直到血止住。 3. 清潔傷口。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可以減小感染的風險。如果傷口周圍比較臟,你可以用香皂肥皂洗手
他父母急瘋了根本不知道怎么辦,據說還抹了醬油、牙膏之類的……多年過去了,他身上還有很明顯的疤痕,花了很多錢試過很多方法都無濟于事(畢竟疤在下巴脖子處太明顯)。 直到現(xiàn)在,我在想,如果他父母在第一時間用最正確的方式處理燙傷,很可能就不會有現(xiàn)在這個惱人的一輩子都如影隨形的疤痕存在。希望所有做家長的,都學會各種意外急救常識,盡最大可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天氣漸冷,家里的熱源漸多,比如熱水、高壓鍋、電熨斗、電熱毯、暖手袋、暖氣片等,寶寶被燙傷的可能性也漸加大,在積極做防護措施的同時,我們也要心里有數(shù),萬一寶寶燙到,到底應該怎樣處理呢?! 根據燙傷程度,可分為三度: I度燙傷:皮膚發(fā)紅有刺痛感,無水泡。 II度燙傷:皮膚呈黯紅或鮮紅色,有水泡,疼痛感明顯。 III度燙傷:皮膚紅褐色,嚴重的是直接變成黑色,出現(xiàn)皮肉剝離、壞死。 I度是最輕的燙傷,也
白色陰影 我看了看術前X光片,令人震驚的白色陰影就卡在孩子的喉頭上,一旦掉進氣管,孩子極有可能馬上窒息而出現(xiàn)生命危險。 「媽媽你知道他吞了什么嗎?」「應該是一塊錢。」 「這個孩子喝母奶長大,從小特別黏我,每次我叫他不要把東西塞進嘴巴,他就一直大鬧,我都拿他沒有辦法!」他媽媽其實是慌了,聽我說完麻醉風險,更是不知所措。我也許可以告訴她這種狀況我常處理,請他放心,但我沒辦法這么說,正因為我知道處理「兒童異物吸入」的危險性。 一元硬幣 我小心地幫孩子上全身麻醉,小兒科醫(yī)師用胃鏡取出食道中的異物,一切順利。卡在阿志喉嚨的,是枚一元硬幣。 緊急處理方式 除了注意居家環(huán)境之外,如果孩子不小心吞食了異物的話,家長們該如何處理呢?身為麻醉科醫(yī)師,我們最重視的就是唿吸道的安全了,針對第一時間的緊急處理我做
嗆奶是一種嬰兒時期常會呈現(xiàn)的景象,許多菜鳥爸媽見寶寶嗆奶便會手足無措。嗆奶事可大可小,小可讓寶寶不舒服,大可要挾到寶寶的生命。所以各位菜鳥爸媽必定要對嬰兒嗆奶有個具體的了解。了解嬰兒為何會嗆奶,了解嬰兒嗆奶的防止,掌握嬰兒嗆奶的急救法。 怎么防止寶寶嗆奶 1、把握科學的喂奶時刻,比如說不要在寶寶大笑或許大哭的時分喂奶,也不要讓寶寶餓得真實不可的時分才喂奶,由于假如寶寶吃得太急或許不專注喝奶的話都格外簡單導致嗆奶的疑問的產生的。 2、操控喂奶的速度,假如是母乳喂養(yǎng)的話,平常最佳留意下乳汁的分泌量是不是會過多,假如過多的 話可用手指輕壓乳暈這么能夠怠慢奶水的流出速度。而假如是人工喂養(yǎng)的話,只需要不要使奶嘴過大就能夠了。 3、準確的抱姿,這兒提示一下千萬不要躺在床上給孩子喂奶,盡量讓寶寶斜躺在懷里上半身呈45度角,假如是人工喂
1、如果沒有出血就不用處理,過2天就會好的,一般不會有事的。 2、如果出血了,就進行一般的外傷處理消毒。 3、一般是不需要打針的,給孩子抹一些消毒水,盡早消毒清創(chuàng),或者創(chuàng)可貼也可以。 4、如果傷口較深、傷口大的話,是需要口服抗生素消炎防止感染的,注意定期換藥,避免傷口感染,局部不能著水,期間清淡飲食為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5、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給孩子打一針破傷風針。 6、如果咬人的孩子有傳染病的話,就必須及時就醫(yī)。
一些人認為,只要有創(chuàng)傷就可以用創(chuàng)可貼,其實不然。恰當使用創(chuàng)可貼有助于止血,并加速傷口的愈合,但使用不當會導致傷口化膿、延誤傷口愈合。 創(chuàng)可貼主要用于創(chuàng)傷較為表淺,尤其適用于切口整齊、清潔、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縫合的切割傷。對于較深的傷口,有大血管、神經、肌腱損傷以及疑有異物的傷口,不能使用創(chuàng)可貼。 在使用創(chuàng)可貼前要檢查傷口內是否留有污物,若有異物必須先將傷口清理干凈,才能貼上創(chuàng)可貼。創(chuàng)可貼使用24小時后,要注意觀察傷口變化,及時更換。如貼上創(chuàng)可貼24小時,發(fā)現(xiàn)傷口有發(fā)熱、疼痛難忍、腫脹加劇等異常情況,應及時打開檢查,若發(fā)現(xiàn)傷口有紅腫、滲液等感染現(xiàn)象,要立即去醫(yī)院進行消毒,控制感染,需要時還應加服抗生素。 患者貼上創(chuàng)可貼后,還要注意保護受傷處,避免活動性出血;不能沾水,避免污染,如果創(chuàng)可貼浸濕應立即更換,不要經常用手捏壓
夏季帶寶寶出行除了要準備衣物和食物,藥品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夏季是各種生命物體的活躍時間,當然要做好寶寶跟各類“可愛動物”接觸后的處理藥物,下面來看看你需要準備些什么吧。 夏季帶寶寶出行除了要準備衣物和食物,藥品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夏季是各種生命物體的活躍時間,當然要做好寶寶跟各類“可愛動物”接觸后的處理藥物,下面來看看你需要準備些什么吧。 夏季出行必備藥物清單 個人藥品是大部分人旅行時行囊中的必備品,尤其是與寶寶出門旅行,更要防備緊急之所需。醫(yī)學專家提醒家長們,旅行前最好請寶寶的醫(yī)生開一些如退燒藥、止瀉藥、止吐藥及感冒藥等一般藥品隨身攜帶,以避免發(fā)生緊急時亂服成藥的情形。如情況較嚴重,一定要馬上就醫(y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及影響旅游的行程、興致。 如果在流感流行季節(jié)外出,應事前進行預防接種;如果發(fā)現(xiàn)旅游地區(qū)
好動是兒童天性,因好動而引發(fā)的兒童傷害事件時有發(fā)生。如孩子被熱水瓶燙傷,或從高樓跌落,或將果凍吸入氣管而窒息等等。家長不能因為意外出現(xiàn)的可能性而扼殺兒童好動的天性,但是,如果能具備一些處理意外事件的基本技能,則可降低兒童傷害程度的惡化,使孩子的生命得以挽回。 這里所指的“兒童急癥救助”,是指在醫(yī)護人員到達之前,家長或其他在場的成人對發(fā)生意外傷害或突然患病的孩子實施的緊急救助。家長或成人一旦遭遇這類事件,應保持冷靜,同時要學會按以下步驟有序處理: 現(xiàn)場觀察 在孩子發(fā)生狀況后,應首先仔細觀察,確定現(xiàn)場是否安全?發(fā)生了什么情況?是誰受傷了。這個過程不應超過15~30秒。要確保在場兒童的安全,包括你自己。小心一些危險的東西,如深水、火、高空墜落的物品、電線以及危險的動物。盡管立即照顧受傷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必須首先保證周圍的環(huán)境
對于喜歡野外玩耍,或者特別調皮的寶寶,經常會遇到扎刺的現(xiàn)象,對于寶寶扎刺,家長們應該如何安全處理呢?哪些情況下是需要立即去醫(yī)院的呢?本文將重點的來講講這些問題。 木刺、金屬屑或玻璃碎片扎入皮膚后,如不細心清除,會引起感染。 如果是大刺或已深入皮膚,切勿自行取出,應該找醫(yī)生或到醫(yī)院的急救部門求診。 肉眼看得見的小刺一般可以用鑷子拔出,但要注意衛(wèi)生,動用前必須洗凈雙手。切勿對著傷口咳嗽或者打噴嚏,以免細菌進入傷口引起感染。 鑷子必須用火柴、打火機或煤氣爐燒過,進行消毒,冷卻后才可以使用。消毒后不要拭去鑷子上的煙垢,也不要觸及鑷子的末端。 寶寶扎刺了如何安全處理 如果小刺扎得較深,就得找醫(yī)生處理,不要自己動手,以免弄巧反拙,小刺更難取出。 骯臟的小刺刺進皮膚,或無污染小刺留在皮膚內久未拔出,都可能引致破傷風。破傷風是一種危險的感染,可引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