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
近日黑龍江雞西地區家庭聚餐中毒事件又有了新的報道,其酸湯子中毒主要是因為米酵菌酸,而米酵菌酸是非常耐高溫的,高溫無法消滅它。它是致死率最高的細菌毒素之一,死亡率達40%~100%,一旦產生,燒不死,煮不滅,人體攝入后就會隨著血液到達身體各個器官。
目前醫學上沒有能對付米酵菌酸毒素的特效藥。
若不慎食用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則要盡快催吐,以排出胃內的容物(減少毒素的吸收以及對機體的損傷),同時要及時前往醫院對癥治療。
米酵菌酸是一種脂肪酸,通過抑制線粒體腺嘌呤核苷酸轉位酶(ANT)引發急性中毒。潛伏期很短,在中毒后30分鐘就可能發病,也可能晚至12小時甚至極少數情況在1到2天之后才發作。
對于生產者來說,注意生產衛生、避免各種致病細菌污染,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關鍵。在夏秋季節,氣溫高、濕度大,除了椰毒假單胞菌,其他致病細菌也可能導致食物中毒,都應該小心防范。尤其是制作發酵米面制品,除了保證器具和生產環境清潔,還應該嚴格掌控發酵溫度和發酵時間,以及后續的原料保存。對于這類風險較高的生濕面制品,要注意做好計劃,當天制作的原料當天就用完。對于個人來說,盡量不要自制發酵生濕面制品。
在制作木耳、銀耳類食品時,首先要檢查干的木耳、銀耳是否經歷過受潮變質或者其他污染。如果有懷疑,就果斷丟棄。在泡發的時候,可以用較高溫度的水,或者冷水在冰箱中泡發,錯開椰毒假單胞菌的生長和產毒溫度。另外,泡開即可,不要泡太長的時間,中間可以換一兩次水,都是積極有效的規避風險措施。
不管是在餐館還是在自家廚房,只要這些食物的外觀氣味有所異常,就應停止食用。如果吃了之后身體出現不適,疑似中毒,可以盡快催吐,排出胃內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同時保存好可疑食品,及時就醫,盡可能如實詳盡地配合醫生確定是否中毒,然后采取相應措施。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