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是中國人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經典,至今為止,這部電視劇也翻拍過很多次了,每一個版本都能夠帶給觀眾不一樣的審美感受和精神思考。熒屏上諸多版本《西游記》的內容,觀眾大都耳熟能詳,而針對受眾最多的少兒群體,能否從他們的視角翻拍一部《西游記》,表現當代少兒教育的原則方法,則是擺在影視行業面前的一道重量級課題。
在家長和孩子們的期待下,《少兒西游》終于上映了。作為家長,這部劇給人的感覺便是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不拘泥于某個角色的性格和腳本,充分融入了孩子們的童趣和天真。比如唐僧這個角色,原本都是給觀眾男性化的印象,而在《少兒西游》里面,卻由“糖糖”這個女孩扮演,未免讓觀眾大跌眼鏡。
然而細心分析,這正是全劇的精妙所在。唐僧本來就是以慈悲善良的和尚形象面世的,而讓以柔婉細膩見長的女孩去表演唐僧,我覺得無何不妥。糖糖的表演,也并沒有遵循傳統套路有板有眼地將唐僧演得很“正統”,卻加入了許多調皮的元素。
比如在看到龍太子時驚呼“好帥啊”,在高老莊邂逅豬八戒后吃了他們的燒烤,并且突破“底限”地吃肉——犯了和尚的大戒,但這些橋段都撼動不了《少兒西游》的魅力,反而讓它更能“吸粉”。《少兒西游》最可貴的地方,是它提供了一個供少兒自己思考經典、琢磨角色的平臺,并且給少兒朋友一種啟示,即敢于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大膽創新,就有驚喜的收獲。
在具體情節的設置方面,導演摒棄了經典套路,而是融入了讓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這就提高了少兒觀眾的關注度,也讓這部劇目更有時代氣息。比如糖糖因為魔方穿越到了古代,需要集齊81道符文才能重回當代,這給喜歡看“穿越”鏡頭的少兒更多期待。
而每一個重點人物出場時,上面標明了“妖怪”的等級、魔力、特長等,這樣既尊重經典韻味又融合游戲風格的劇情模式,讓孩子們在思考經典的同時還能邊看邊玩,最重要的是,我認為是該劇融入的德育因素,使該劇又迥異于一般的少兒網劇。
如第2集《叛逆少年還神鐵》,龍王三太子殺了龍三在遇到孫悟空后,還非常囂張不肯伏法,但是后來他還是老實承認了自己的罪行,這是導演在傳達“知錯就改”的德育觀念——誰能保證不犯錯誤呢?像龍三太子那樣懺悔改過,表示要與其同去西方取經,實在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最好詮釋。這樣沉重的人生哲理,在可愛的孩子們的演繹下,少去了幾分道德說教意味,卻增添了幾分可愛的色彩。
再如第5集《混世魔王辛酸淚》,就融入了孝順父母這樣的傳統美德。牛魔王從小就誤解父親,認為是父親故意拋棄他于是懷恨在心,后來干脆走上占山為火殺人越貨的不歸路,幸好碰到“糖糖”的魔方讓他見識了父親晚回的真實原因,致使父子重歸于好,這對于目前家庭關愛缺失的教育現狀,提供了德育方向。
還有第4集《老沙勇追藝術夢》,也傳遞給少兒勇于追夢、精彩人生的話題,具有很好的德育效果。老沙念念不忘做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并且希望通過糖糖的魔方實現自己的夢想,說明夢想是指引前進道路的指明燈,沒有夢想,人生沒有方向,人們需要夢想。
綜合上述原因,在各種名目繁多的少兒網劇充斥市場、家長兒童不知選擇方向的當下,家長不妨帶著孩子一起欣賞《少兒西游》,童趣的表演風格加上引人深思的教育話題,會為你的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帶上少兒,一起去西游吧!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