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個月寶寶的運動
7個月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主動運動的能力,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進行運動時,爸媽要根據寶寶運動發育的情況,有意地識引導寶寶自己做運動:
1.頭部左右運動;
2.擴胸伸展運動:寶寶仰臥在床上,引導寶寶將兩臂向兩側平舉、交叉等;
3.腿部運動:爸媽協助寶寶伸直雙腳、腿屈曲至腹部、兩腿與腹部成直角體位等;
4.腰部運動:引導寶寶從仰臥拉向坐位、仰臥、俯臥位等。
愛心叮嚀:
各部位運動都要反復重復,每次持續5分鐘左右。每次運動的內容爸媽可以靈活制訂,但要有規律性,方可達到理想效果。
•1-3歲寶寶的運動
實踐證明,彈跳運動是1~3歲寶寶長高的首選運動項目。具體方法有:
1.當寶寶到10個月左右時,會站立了,爸媽用手托住寶寶兩側腋窩,扶寶寶站立起來,此時寶寶就會借力頻頻跳躍兩腳,爸媽可因勢利導,幫助寶寶彈跳。
2.當寶寶到1歲半后,會自然行走了,爸媽可拿一個厚度10~20厘米的厚墊子,放在床上或地板上,引導寶寶站在墊子上往下跳。
3.兩歲后的寶寶運動能力明顯增強,爸媽引導寶寶學動物跳,如兔跳、貓跳等,爸媽先作示范雙腳跳動,引導寶寶模仿;或爸媽拉著寶寶的手,讓寶寶借力向上跳。
4.3歲的寶寶可以進行獨立的彈跳運動,而跳繩是最常選擇的項目,爸媽需分步引導寶寶訓練:
(1)先讓寶寶隨著節奏跳,不拿繩子,引導寶寶一邊拍手一邊上跳。
(2)寶寶有節奏上跳感后,仍然不拿繩子,讓寶寶雙手做出跳繩的姿勢,按節奏模仿跳繩動作。
(3)引導寶寶雙手拿繩子,按模仿跳繩動作,當繩子落地時,引導寶寶雙腳跳過繩子,完全像跳繩樣,只是動作不連續。
(4)練習雙手拿繩子時雙腳協調上跳的完整跳繩運動。當寶寶學會跳繩后,再練習變換跳繩的花樣,不僅提高寶寶運動的積極性,也增加協調性的難度。
愛心叮嚀:
晚上睡覺前進行規律性運動,效果最好,因運動后睡眠質量提高,更有利于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但運動量應適當,以不疲勞為準,運動量偏大或過大,反而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從而影響身高。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