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消除導致寶寶緊張的因素
搬家、父母離異、幼兒園新生不適應園內生活、受到父母的冷落、在幼兒園被老師訓斥、被小朋友們冷落等,都可能導致寶寶產生心理壓力。對大一點的寶寶,父母可以耐心地和他聊聊天,引導他說說自己經歷的事情,給他一些心理疏導。同時,還可以問問他啃指甲的感受,如果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他可能心里會覺得好受一些。
小的寶寶還不懂得怎樣表達自己,父母要多一點時間與精力關注他,通過觀察或者詢問他周圍的人,比如保姆、幼兒園老師等,了解他可能經歷了哪些對他構成壓力的事情,然后想辦法幫助他擺脫這些壓力。比如,搬家后多陪伴他,帶他熟悉周圍的環境,父母離異后,父母雙方都要給予寶寶更多的關愛,在幼兒園遇到困難可以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和老師一起來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4.和寶寶聯合起來克服啃指甲的習慣
大一點的寶寶已經明白一些道理,父母可以給他講講類似啃指甲這樣的習慣有什么不好,和寶寶一起商討怎樣去改變這一習慣,然后大家一起努力來達成目標。當寶寶啃指甲的時候,可以跟他約定一些提醒他的方式,一旦寶寶忘記了,就可以通過這些約定的方式,比如輕輕地碰碰他的小身子,發出某種聲音等來提醒他。也可以通過一些替代的動作來幫助寶寶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一旦寶寶想要啃指甲,趕緊做一個假裝騎自行車的動作,或者學某個動物的動作等。以這樣的方式提醒寶寶,他就不會有心理壓力,自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
5.必要時帶寶寶看醫生
大多數2歲左右的寶寶都會沉溺于一個類似啃指甲這樣的行為習慣中,比如吮拇指、摳鼻子等,就像有一天他們不再需要尿布或者安撫奶嘴一樣,總有一天,他們會自動擺脫這些行為。當然,如果寶寶啃指甲的同時伴隨其他行為,比如常常把指甲撕咬掉,甚至把手指尖啃得血淋淋的,把指甲啃下來嚼碎了往下咽,或者伴隨有其他自殘行為,比如老是拔自己的眉毛、頭發,甚至啃自己的皮膚等,這可能表示寶寶正在經歷他這個年齡無法承受的一些心理壓力,或者精神上感覺過分緊張,這時最好帶寶寶去看醫生。
推薦閱讀: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