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免疫力的提升,對家長來說,非常的關鍵,因為只有寶寶免疫力高了,才能有效的減少疾病的發生,但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要提醒家長的是,提升寶寶免疫力,千萬別犯以下這些錯誤: 誤區1:只吃細糧,不吃粗糧 作為營養素的主要物質蛋白質倘若攝取不足,免疫機能就會下降。對于補充蛋白質,人們總覺得給寶寶吃得越精細越好。其實不然,粗糧可提供細糧所缺乏的營養成分,達到平衡膳食、合理營養的目的。 溫馨提示:寶寶1歲之后,吃固體食物是最合適的選擇。 誤區2:不允許寶寶生小病 天氣一冷,媽媽怕寶寶著涼,就不讓寶寶出門。這么一來,寶寶的呼吸道長期得不到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鍛煉,更容易感染疾病。 不得病的寶寶永遠沒有免疫力。對于一些小病,媽媽只需要認真對待,密切觀察,不必驚慌。很多研究證實,寶寶經常患一些小病,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對預防嚴重的疾病很有好處。 溫馨提示
進入秋冬季節,流感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孩子,家長們都會愿意給孩子接種流感疫苗,以便保護孩子不受流感所侵擾,但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要提醒的是,流感疫苗并不是什么時候都能打的。尤其是嗓子發炎時別給孩子打流感疫苗。 專家表示:處于急性炎癥期,尤其是有發熱癥狀的人,不宜接種。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呼吸內科專家梁蕊副教授介紹,人處于急性炎癥期,包括患濕疹、疥瘡、感冒、發熱等病時,暫時不能接種流感疫苗。部分3歲以下的兒童需要分兩次注射,如果第二次預約注射的時候正處于炎癥感染期,就要推遲注射,如果病程較長就不要注射第二針,先治基礎病。另外,慢性病急性發作、患有急性傳染病等也是如此,否則容易加重病情,要等到恢復健康后才能接種。 此外,專家還建議患者要避免空腹接種流感疫苗;接種完需觀察20分鐘;注射局部如出現疼痛、紅腫,屬于正常情況。少數人會出現高燒、心跳過速等,此時應立即
秋天來了,天氣轉涼,早晚溫差比較大,抵抗力差的寶寶很容易就感染疾病,因此要杜絕疾病的侵襲就要提高寶寶的免疫力,那么,秋季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呢? 1、保證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孩子一天生活的主要內容包括飲食、睡眠、游戲,這些生活環節若安排的井然有序,可以有效地增強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使孩子少得或不得病。 2、最好讓孩子每天做運動 小嬰兒,可以每天堅持幫他做撫觸或被動操;稍大一些的孩子,讓他充分練習爬行和走路,讓孩子多跑跑跳跳,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循環速度,對孩子增加免疫力大有好處。 3、多吃增加免疫力的食物 在為孩子提供膳食時應盡可能地做到品種多樣、比例適當、定時定量、調配得當,并應保證每天有足夠的蛋白質、適量的脂肪、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秋天可多食用諸如紅棗、蓮子、桂園、銀耳、核桃、黑芝麻、山藥、百合、南瓜和茭白等食物,以補充豐富的維生
在醫學上,有人把6歲以前的寶寶稱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狀態”,所以這就是寶寶們為什么相對成人來說更容易生病的一個原因。每當一個感染性的細菌侵入人體,外來免疫系統就把信息貯存在文件中,以防止下一次的感染。并能對這種細菌,發動較為有力的進攻。所以,沒有患感染性疾病,或很少患病的寶寶們免疫系統很薄弱。 寶寶免疫力差怎么辦?在這要告訴大家的是要定期為寶寶做體檢。這樣就能夠全面了解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定期為寶寶體檢能夠及早發現疾病,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寶寶免疫力差的原因及如何預防寶寶免疫力低下,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爸爸媽媽。 導致寶寶免疫力差的原因? 1.患有先天性疾病 比如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發育不良等。 2.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 如缺乏鈣,鋅,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均可導致寶寶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寶寶42天時,應到醫院體檢。42天體檢對于新生寶寶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他出院回家后第一次到醫院體檢,也是對他進行生長發育監測的開始。 寶寶42天了,要帶著他回醫院體檢。出生以來寶寶的發育正常嗎?體檢會檢查哪些項目?說明什么問題?爸爸媽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42天體檢的全過程吧! 42天檢查項目:體重、身高、頭圍、胸圍的測量,嬰兒智能發育的評價。 體重 是判定寶寶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 測量體重最好是在寶寶空腹,排去大小便的時候進行,并盡量給寶寶脫去外衣、鞋帽等。測得的數據應減去寶寶所穿衣物及尿布的重量。爸爸媽媽不僅要關注寶寶的體重是否達到參考標準,還應該注意寶寶體重增長的速度。有的寶寶出生時體重比較輕,但其增長的速度已經達到正常水平,盡管測出的體重沒有達到參考標準,家長也不必擔心,因為寶寶的生長發育很正常;而有些寶寶雖然
最近天氣越來越冷,早晚溫差增大,不少寶寶因為加衣不及時、飲食不當,再加上抵抗力較差等,而患上感冒,也有一些寶寶因為家里有大人感冒而受到傳染。一般來說,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感冒后的癥狀較輕,只是出現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卡他樣癥狀,并沒有因為感冒引發嚴重的并發癥。但3歲以內的孩子因為抵抗力差,有的出現了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 “在接診中,不少家長認為,為了預防感冒,已給孩子接種了疫苗,就不會再患感冒。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劉翠萍說,病毒種類很多,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行性感冒病毒,但不能防止普通性感冒的發生,只能起到緩解普通性感冒癥狀、縮短感冒周期等作用。疫苗都是針對一種病毒的,不可能對全部病毒起作用,而且由于病毒種類多且不斷變異,新型病毒不斷出現,所以,如果有感冒誘因,小孩還是容易重復感冒。 任何疾病都是重在預防,在秋冬感冒多發季節,家長更應注意孩子的飲
嬰兒6個月以后,來自母體的抗體免疫逐漸消退,抵抗力會逐漸減弱和消失,此時若接觸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孩子就容易受一些傳染病的傳染。為了提高兒童抵抗傳染病的能力,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就需要有計劃地按時給兒童進行預防接種,以保護兒童健康地成長。 流感疫苗用于預防流行性感冒,大部分流感出現在11月到次年2月,但某些流感會延伸到春季,甚至夏季。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機是在每年的流感季節開始前。在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冬、春季是每年的流感流行季節,因此,9、10月份是最佳接種時機。當然,在流感流行開始以后接種也有預防效果。 流感疫苗接種后,能迅速在人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通常兩周內就會產生效果,保護性抗體能在人體內持續1年,但由于接種疫苗后人體內產生的抗體水平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下降,并且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優勢株不同而有所變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種當年度的流感疫苗。 目前在我國使用
很多媽媽為了提高寶寶的免疫力,總是做出這樣那樣的舉動,例如時常給寶寶洗手,讓寶寶吃一點抗生素,避免寶寶參與到人群中等。事實上,這些看似在保護寶寶的舉動實際上會打擊寶寶的免疫力,寶寶會因此更容易生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免疫力是幫助寶寶抗擊疾病的防御機制,需要穩定在一定的水平才具備與疾病戰斗的能力。然而,寶寶體內的這支精銳部隊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使它的戰斗力大打折扣。 一、濫用抗生素 不該使用抗生素時使用、選擇抗生素種類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不正確,都屬于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首先會殺滅體內的有益菌,這些有益菌的存在能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從而起到防病作用。如果有益菌被大量殺滅,身體的防御功能就會下降。 ●免疫力是人體在與疾病斗爭中鍛煉和提高的,濫用抗生素就等于剝奪了提高免疫力的機會;同時,致病菌卻得到了鍛煉,導致細菌耐藥,最終陷入抗生素越
免疫力是幫助寶寶抗擊疾病的防御機制,需要穩定在一定的水平才具備與疾病戰斗的能力。然而,寶寶體內的這支精銳部隊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使它的戰斗力大打折扣。 一、濫用抗生素 不該使用抗生素時使用、選擇抗生素種類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不正確,都屬于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首先會殺滅體內的有益菌,這些有益菌的存在能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從而起到防病作用。如果有益菌被大量殺滅,身體的防御功能就會下降。 ●免疫力是人體在與疾病斗爭中鍛煉和提高的,濫用抗生素就等于剝奪了提高免疫力的機會;同時,致病菌卻得到了鍛煉,導致細菌耐藥,最終陷入抗生素越用越多、越用越高級的惡性循環中。 二、過于干凈 講究衛生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度,不必過于干凈,否則寶寶接觸微生物的機會太少了,不能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寶寶反而容易生病。 ●家里的環境只需要干凈,不必做到一塵不染,更不用樣樣
寶寶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健康體檢,但是在體檢的時候,有的媽媽可以會被告知,寶寶體重偏輕,很多父母就會擔心寶寶會發育不良。那么,一歲寶寶體檢體重偏輕該怎么辦呢? 一般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體重為3kg,但出生時體重達2.5 kg就屬正常;5個月體重達到6kg左右;1歲時體重平均為9kg;以后體重增加的規律為:體重(kg)=年齡×2+8。但寶寶也存在個體差異,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對待,找出正確的應對方法。 根據孩子發育的一般規律,孩子月增體重值的最低值限是:0~6月正常增長值≥600克/月;6~12月正常增長值≥300克/月。如果連續兩個月中,每月增長值不足這個標準,醫生便認為孩子的體重增長不足。引起體重增長不足的原因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1)疾病因素:嬰兒4個月以后,從母體中帶來的各種免疫物質及營養素(鐵、鋅等)已基本耗盡。因此
麻疹疫苗是用麻疹病毒減毒株制成的減毒活疫苗,用于預防麻疹,在接種麻疹疫苗的過程當中,有些小兒在接種后會出現發燒的情況,很多家長擔心不已。那么,寶寶打完麻疹疫苗發燒正常嗎? 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一般副作用很輕,個別人在接種6~10天可能出現發熱、一過性散在皮疹和卡他癥狀等,持續不超過2天,一般不影響精神和食欲。當體溫超過38.5℃,持續時間超過5天以上,或出現柯氏斑時,即認為是加重反應,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寶寶接種疫苗出現發熱,多在接種后5-12天之內出現,一般在第8天左右出現,體溫一般在38度以下。如果體溫在38.5度以上就要服用退燒藥,如果體溫在38.5度以下就不用吃退燒藥的,多喝開水就可以了。 接種部位出現的紅腫、疼痛,持續2-3日可自行消退,個別較重者,可用75%酒精濕敷或熱敷處理,不要搔抓、按摩等。罕見的接種反應包括一些輕度的局部反應,如紅斑、硬結和觸
秋季是小兒腹瀉高發階段,可以接種秋季腹瀉疫苗(又稱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來預防秋季腹瀉。口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應在5~10月,即腹瀉高發季節之前接種,口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為液體疫苗,直接喂服入嬰兒口中即可,每年口服1次,每次3毫升。 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成分性狀: 疫苗系采用輪狀病毒減毒株感染新生小牛腎細胞,經培育、收獲病毒液后加入時宜的甜味保護劑制成。為橙紅或粉紅色澄清液體。 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接種對象: 主要為6個月-5歲嬰幼兒。 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使用方法: 用手開啟瓶蓋,用吸管吸取本疫苗,直接喂于嬰幼兒,用量為每人一次口服3ml,切勿用熱水送服。 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適應癥: 該疫苗口服免疫后,可刺激機體產生對A群輪狀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預防嬰幼兒A群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 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禁忌癥: 1、患嚴重疾病、急性或慢
寶寶出生42天后就要做第一次體檢了哦,新手爸媽們知道新生兒體檢前需要注意什么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新生兒體檢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體檢前的準備工作 1.確定好體檢醫院一般寶寶第一次體檢是在生產醫院或者是所在地區的婦幼保健中心,以后的每次體檢去所在的社區醫院就行了。所以媽媽在出院時要向醫生咨詢好42天體檢的具體地方,以免日后手忙腳亂。 2.電話預約在給寶寶辦理體檢事宜前,應先查詢所確定體檢醫院具體的上班時間。因為有的保健中心并不是每天都上班的。可以打電話詢問一下,他們一般在什么時間段給寶寶進行體檢。然后按照他們說的時間前往,同時也要盡量避免高峰時段去醫院。其實第一次體檢也并不一定要在寶寶42天時,有時特殊情況可以推遲幾天。 3.帶齊證件第一次帶寶寶體檢時,需要帶的證件有:戶口簿、寶寶的出生證明、爸媽的身份證、寶寶的病歷本等。有的地方還需要帶疫苗接種記錄等。媽媽最好隨時
每個寶寶出生以后都會做一次詳細的體檢以便確認寶寶的身體情況,對于早產兒來說此項體檢更是必不可少,因為早產兒的身體情況比足月兒差一些。 早產兒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糖測試 可以進行有關的血糖測試,檢查早產兒是否并發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癥狀; (2)腦電圖檢查 部分早產兒容易發生發生腦室內出血或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等,可以通過腦點圖進行確診; (3)CT檢查 可以觀察早產兒是否有顱內病變等征兆。 (4)抗原抗體的檢測 (5)血液檢查,包括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計數,血液電解質和血pH值。出現感染性血象,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有失血、貧血時,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計數下降;出現異常情況時,應注意有無低氧血癥和高磷酸血癥等。 (6)胸片 檢查呼吸系統是否出現異常。了解肺部情況。
給寶寶接種疫苗是幫助寶寶預防疾病的一種手段,但你知道嗎?在給寶寶接種疫苗后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下面我們就重點來看寶寶接種疫苗后不宜做的3件事。 每一個寶寶出生后必須進行疫苗接種,接種的益處新爸媽們都是了解,不過,接種疫苗后,寶寶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反應癥狀,正常的接種處會紅腫發炎、皮膚出皮疹會有瘙癢感的反應,異常的則會出現高燒、癲癇。 有的父母會很困惑,到底該不該繼續讓寶寶“受罪”呢?繼續注射會不會讓寶寶更難受呢?其實,寶寶接種任何疫苗,都會不一樣的反映結果,這是因為每個寶寶的體質不相同,對接種各種疫苗的反應程度也就會不同。有些寶寶的反應程度輕微屬于正常,有些寶寶的反應程度非常強烈屬于非正常反應。下面就讓小編詳細的解析一下有關接種疫苗方面的知識。 寶寶接種疫苗后正常典型的反應 1、接種處紅腫、疼痛、會有少許瘙癢感等等,這些局部反應一般都
小兒貧血多具有年齡特點,新生兒常見的貧血為“新生兒溶血癥”、“經胎盤失血”;出生2~3個月的嬰兒.可發生“生理性貧血”:營養性貧血則主要見于6個月~2歲的嬰幼兒。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小兒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尤以嬰幼兒的發病率最高。臨床主要特點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故又稱為營養性小細胞性貧血。據統計,我國近40%的學齡兒童和托幼兒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缺鐵的主要原因有: 1.小兒先天儲鐵不足 正常足月新生兒從母體獲得的鐵足夠其生后3~4個月的造血需要。但早產、雙胎、胎兒失血以及母體患有缺鐵性貧血等,均可使小兒儲鐵不足。胎兒期從母體所獲得的鐵以妊娠最后三個月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兒體內貯鐵量約為25''0~300毫克(平均60~70毫克/公斤)。貯存鐵及出生后紅細胞破壞所釋放的鐵足
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是有一個強壯的身體,這就需要激發寶寶的免疫活力,那么,如何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出發。 如何增強嬰幼兒免疫力,讓寶寶健康成長是媽媽們最關心的話題。眾所周知,健康的體魄來自于自身免疫系統的強大,強大的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外來物質,排斥并消滅有害外來物,來保護身體不受侵犯和傷害。在寶寶出生之前,所有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媽媽的胎盤,母體給寶寶提供了先天的免疫力。在寶寶出生之后,為了增強寶寶的免疫力,讓孩子擁有更加健康的體魄,媽媽們就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運用有效的方式來激活孩子的免疫活力。 媽媽的乳汁是最好的營養物質,母乳喂養一直是國際營養界廣為提倡的事情。 母乳喂養期間,孩子的腸道會接受媽媽的正常菌群,以雙歧桿菌為主,對提高寶寶的免疫力非常有益,不容易生病也不容易過敏。在著名兒保專家劉記平女士的新書《一個兒保專家的育兒筆記》中,劉大夫強調純母乳喂養
寶寶的健康是每位父母的希望,但是有的寶寶從出生起就受到了各種疾病的困擾,看到寶寶難受的樣子,父母非常心疼,但是又不能替寶寶承擔痛苦,父母能做的只能是增強寶寶免疫力,讓寶寶少受疾病的侵襲。下面幾種方法可以幫助媽媽提升寶寶免疫力。 母乳,增強寶寶免疫力的最佳飲食 經研究發現,母乳喂養的孩子患腦膜炎、肺炎等疾病的概率比非母乳喂養的嬰兒低。而且,母乳喂養4個月以上的孩子,得兒童期癌癥的情況也相對較少。這是因為母乳中有著豐富的增強免疫力的物質,僅在母乳喂養的頭4天里,寶寶就能獲取40億個白血球,以幫助免疫系統工作。而且還能獲得T細胞和免疫球蛋白A,這些物質附著在喉嚨和腸道內,構筑起抵御細菌的屏障。 專家建議:嬰兒出生后的頭半年里只喂母乳,之后在添加輔食的同時,繼續喂母乳直到一歲。母親的乳汁不論多少,只要是母乳就好。 增強免疫力,需要食物來幫助 寶寶的健康生長離不開
有些家長帶孩子體檢總是很被動的聽從醫生的安排,當然,在醫院聽醫生的安排很合理,但是千萬不能盲從,一定要了解寶寶體檢的相關內容,所以在寶寶體檢時以下6個問題你最好是先問清楚。 1.寶寶今天適合打預防針嗎? 通常輕微的感冒等小毛病不會延誤預防接種,但還是要問一下醫生“寶寶今天適合打預防針嗎?”并向醫生說明寶寶近幾天的健康狀況。另外,在10月到1月之間帶寶寶體檢時,要記得問醫生寶寶是否需要注射流感疫苗。 2.寶寶近期的飲食合理嗎? 大多數父母總是擔心寶寶的飲食中缺乏哪些東西,寶寶體檢正是向醫生傾訴這些擔心的最好時機。醫生通過對寶寶的檢查,根據你對寶寶飲食的敘述,判斷出寶寶近期的飲食是否合理,并給出一些正確的飲食建議,比如回家后該對寶寶的飲食進行哪些調整等。如果醫生覺得寶寶的飲食沒有問題,你也就可以安心了。 3.這些小毛病正常嗎?
給寶寶打疫苗是預防疾病、增加抗體的一種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寶寶都適合打疫苗的,以下情況的寶寶打了疫苗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寶寶出現嚴重的反應。 ●在接種的部位有嚴重皮炎、牛皮癬、濕疹及化膿性皮膚病的寶寶,應治愈這些病后再接種。 ●正在發燒、體溫超過37.5℃的寶寶,應查明發燒原因,治愈后接種。 ●正在患急性傳染病或痊愈后不足2周、正在恢復期的寶寶應延緩接種防疫針,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結核病的寶寶也不宜接種。 ●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寶寶不宜接種。有過敏體質及哮喘、蕁麻疹、接種疫苗曾發生過敏的寶寶不宜接種,因為疫苗中含有極其微量的過敏原,對一般寶寶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對體質過敏的寶寶來講,由于其敏感性極高,會導致發生過敏反應,給寶寶帶來危害。 ●腹瀉的寶寶,大便每天超過4次者不宜服用小兒麻痹糖丸活疫苗。因為腹瀉可以把糖丸疫苗很快泄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