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大致分內因和外因兩大類,內因即遺傳因素,如染色體異常和基因畸變,外因中較重要的因素為室內病毒感染如風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在懷孕最初的3個月是影響心臟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容易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危險時期。
有些準媽媽在孕初期沒有察覺到已經懷孕,服用了一些藥物和接受了X光的照射,這樣胎兒都可能因此而罹患先天性心臟病,幾率大概在30%左右。高齡產婦也是造成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一個危險因子,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生出唐氏征嬰兒的比例較高,這些嬰兒有25%的幾率會患上先天性心臟病。
其實,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先天性心臟病還算是少數,還有約90%的患病原因不是十分明了,與許多因素均有關系,屬多發性原因,如環境因素,在高原地區動脈導管未閉的發病率就較高,這說明高原環境可能是發病因素之一。
預防從孕期開始
正如前面所說,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多是多發性的,所以預防就顯得格外重要,在現在大多數病因尚不明了的情況下,預防工作更是要及早開始,力求細致。有專家研究指出,先天性缺陷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們自我保健意識不夠,所以,預防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應從孕前及孕期開始。
孕前保健很重要,想要寶寶的夫婦應該實施嚴格的預防措施:孕前合理膳食、禁煙限酒,遠離有毒有害物質,適量補充葉酸;女性應在妊娠前適當增加營養,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抗病能力;長期接觸放射線或接受放射線治療者,要在脫離放射線半年后再妊娠;經常接觸各種農藥、化學藥物的女性應加強防護措施;不用或少用四環素、磺胺和激素類藥物,不用含激素的化妝品。
孕期按時進行產檢,對胎兒是否患有遺傳性疾病和先天缺陷及時做出診斷。
此外,建議糖尿病、癲癇等病的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懷孕以及懷孕的時間。
早發現,早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紫紺型及非紫紺型。紫紺型即出生后嬰兒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現青紫,尤以哭鬧時明顯;非紫紺型嬰兒早期無癥狀,往往在查體時發現心臟雜音,經超聲波檢查后確診。
為了盡早發現異常,年輕父母應注意以下情況:
如果新生兒出生時體重較輕,早產、臨產時有過窒息,經搶救后發現面色青紫或有心臟雜音,應考慮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觀察嬰兒出生后皮膚是否持續紫紺;孩子是否反復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