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腹部變硬,在妊娠晚期,隨著子宮的脹大,可出現不規則的子宮收縮,幾乎不伴有疼痛,其特點是常在夜間頻繁出現,翌日早晨即消失,稱之為生理性宮縮,不會引起早產。如果下腹部反復變軟、變硬且肌肉也有變硬、發脹的感覺,至少每10分鐘有1次宮縮,持續30秒以上,伴宮頸管縮短,即為先兆早產,盡早到醫院檢查。
2、陰道出血,少量出血是臨產的先兆之一,但有時宮頸炎癥、前置胎盤及胎盤早剝時均會出現陰道出血。這時出血量較多,應立即去醫院檢查。
3、破水,溫水樣的液體流出,就是早期破水,但一般情況下是破水后陣痛馬上開始,此時可把臀部墊高,最好平臥,馬上送醫院。
4、子宮持續收縮,可能意味著孩子就要出生了。
5、來月經的時候我們的下腹可能會疼痛,如果懷寶寶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那么可能是要早產了。
6、下背酸疼的,而且持續很久的話,準媽要打起精神來了。
7、有持續的便意感,有些媽媽感覺自己想大便,結果卻把寶寶生下來了。
8、陰道出現屬于不正常情況呢。
9、沒有任何原因就發燒了。
10、陰道的分泌物有異常或者是有大量水樣陰道分泌物。
1. 早產與年齡關系 未滿20歲或大于35歲的孕婦早產率明顯增高,尤其是小于20歲者,早產發生率是20~34歲組的11倍。
2. 早產與流產史的關系 流產史,尤其是晚期流產史、反復流產、人工流產、引產或流產后不足一年又再次懷孕的對孕婦影響最大。因流產對宮頸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宮頸機能不全,使早產率增高。
3. 胎位與早產的關系 臀位早產的發生率為20.4%,是總產婦早產率的7倍。
4. 早產與疾病的關系 妊娠合并急性傳染病和某些內、外科疾病,如風疹、流感、急性傳染性肝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妊高癥、心臟病等,容易導致早產。孕婦內分泌失調、孕酮或雌激素不足,嚴重甲亢、糖尿病等,均可引起早產。嚴重貧血的孕婦,由于組織缺氧,子宮、胎盤供氧不足,也可發生早產。孕婦營養不良,特別是蛋白質不足以及維生素E、葉酸缺乏,也是導致早產的原因之一。
5. 早產與生活環境的關系 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過長、過累可使早產率明顯增高。情緒經常波動或精神過度緊張,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和血管收縮,易致早產。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