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三日不購衣,就覺面目可憎;三日不加班,便覺地位可危;
現在:一日不照鏡,不覺面目可憎;一日不見寶寶,就覺如隔三秋。
其實:你不必站在兩個極端,有中間地帶可以自由游走。
在手忙腳亂地收拾打點完一天的工作后,下班也變得并不輕松,上班媽媽們一邊惦記著孩子可能正盼著自己去幼兒園接他回家,一邊盤算著晚上吃什么飯,到超市又該買些什么東西?還有哄寶寶睡覺時是講《白雪公主》還是《小熊維尼》或用其它花樣?然后,恨不得把路上的時間壓縮到零秒,幾乎是一路小跑回家。通常一回到家里,孩子就象見了救星撲上去,“媽媽,我的粉色彩筆在哪里?”“媽媽,我要尿尿!”盡管孩子早就能自己上廁所了,他還是纏著你。再然后,等忙碌了一個晚上后,發現自己的時間只剩下睡覺,幾乎沒有時間反思一下一天的生活,做母親的疲勞感和幸福感就這樣把一天又打發了。但是一定幸福嗎?快樂嗎?疲勞是一定有的。其實,上班媽媽可以讓生活從容許多,也不必站在工作與孩子的兩個極端,因為有中間地帶可以讓你自由游走。
兩個極端:左——歸心似箭;右——忙不思蜀。
中間地帶:中場休息時調節自己。
每天下班時間一到,你是否分毫不差地如離弦之箭第一個沖出公司,你認為你有充分的理由歸心似箭,因為你的寶寶在等著你。是的,媽媽們總是設想工作之外的時間要分秒必爭與孩子分享,仿佛這樣才心安理得。但其實孩子一整天在托兒所、父母處或照管孩子的阿姨那兒過得有條不紊,決不是等待你這個救世主的救贖。如果你急匆匆地在工作與孩子之間疲于奔命,承擔職員和母親的角色,那么給自己、做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就被壓縮的沒有了。所以讓每個過度間有個中場休息,在中間狀態中調節自己,讓自己釋然地生長,而不是一味消耗。
兩個極端:左——革命重擔一肩挑;右——甩手自在王。
中間地帶:和別人共同分擔。
夫妻都做全職工作的家庭,通常媽媽的壓力會更大些。有的媽媽總想事必躬親,信不過粗線條的爸爸。這可是一個大錯!讓爸爸擔當一定的照顧孩子的工作可以讓家庭更有凝聚力,也對孩子的人格的全面發展有裨益。比如一周規定一個“爸爸日”,讓爸爸全權負責孩子的接送、學習、娛樂和吃喝拉撒,媽媽則可以輕松的閑逛,見見朋友,喝喝茶,聊聊天,享受自己的空間。或者請個保姆,可以使你在眾多的家務中抽身,在工作以外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而且,在關鍵時刻,比如孩子生病了,你又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