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詠史詩:是翻閱古書,撿點舊說,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陳述自己獨到的見地而創作的詩歌。——長于議論精辟。
2、懷古詩:是指因登臨古地游覽、憑吊古跡,追念往事,觸景生情,抒發感慨而創作的詩。——長于情景交融。
3、詠史懷古詩: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的功過或歷史事件的成敗、以往朝代的興衰發表評論,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引發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我們合稱為詠史懷古詩詞。
4、代表作家:魏晉時期的左思,唐代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兩宋的王安石、蘇軾、李清照、陳與義、張元幹、張孝祥、陸游和辛棄疾等人都寫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詩作,是卓有成就的詠史大家。
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烏江亭》《烏衣巷》《石頭城》《隋宮》《金陵懷古》《赤壁懷古》《詠懷古跡》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與際遇和作者有了某種相似性,觸發點在古人,落腳點在自己。具體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對比失落型:有的懷古詠史詩著眼于個人境遇變化,借古人古事抒發自己的感慨。
2、同病相憐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關照自我,抒發自己渴望建功立業或懷才不遇的感傷。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懷古詠史,現實的不盡人意就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發盛衰之感傷,獨抒思古之幽情。
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風景依舊,只是朱顏已改。物是人非給人帶來幻夢似的感覺,不由得讓人做冷靜的思考。
1、借古諷今,別有寄托:借古諷今,勸誡今人不要一味貪圖享樂/過度奢侈/窮兵黷武,以免重蹈歷史覆轍(借古諷今)。
2、理性分析,冷靜剖析歷史: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
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