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出現社交恐懼癥時,你一定會想這是因為什么?其實這些都與原生家庭有著密切的聯系,家長在早期階段有哪些做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行為呢?
故事里的事
陽陽剛滿4歲,在幼兒園午飯前看到了寧寧的生日蛋糕,吵著要吃。寧寧不同意,陽陽立刻大哭起來。寧寧要求陽陽停止哭鬧,并說蛋糕中午可以分給他吃,沒有什么好哭的。結果陽陽越哭越起勁。事后寧寧和老師說,以后再也不要和陽陽一起玩了,陽陽是個愛哭鬼還要搶著吃自己的蛋糕。
孩子早期與成人溝通的方式以及成人早期對于嬰兒需求的反饋程度會影響孩子的社交。孩子先天的脾氣,很大程度影響他后天的社交。在嬰兒室有些寶寶特別敏感且易怒,當這些嬰兒長大后,就會出現各種與同伴交往上的問題。
家長在早期階段有哪些做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行為呢?
3歲前,孩子的語言沒有發展的很完善,情感的理解也無法做到“換位思考”。
對于這個年齡段,小編認為成人應該用“跨語言”的方式讓孩子理解情感。多鼓勵孩子“描述”自己的情感。
父母要能做到共情,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有些事情在成年人看來微不足道,在孩子眼中卻十分重要。理解孩子的立場,有助于父母看清問題的本質。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成年人的心態和方式思考和處理問題,并且幫助孩子(是“幫助”而不是“要求”)學會用成年人的思維和方式面對人生。雖然這個過程相當漫長且挫折不斷,但孩子就是在這樣反復磨練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父母也是。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