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不同時代卻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對青春滿懷期待,也因為時代變革在矛盾與掙扎中一路前行,最終找尋到真實自我的故事。
電影講述民國、抗戰、解放初期和現代四個時代四代年輕人遭遇的青春變革,講述其中的選擇與思考。按時間順序最早的是民國時代陳楚生飾演的清華學子吳嶺瀾(為方便記住下文我就都以演員名做電影人物名了),糾結是否要在周圍人學習“實科”的大勢下回到自己內心喜歡又擅長的文科;在他學成之后在西南聯大做老師的抗戰時期,出生于廣東的富家子弟“王力宏”在他的課上受他啟發毅然遵從自己的內心踏上戰場做了一名飛行員,而接受到“王力宏”駕駛飛機投遞的物資的“黃曉明”在長大成人后同樣進入了清華校園,他暗戀著自己的好友“章子怡”,而章子怡則傾心立志要支援邊疆的“胡家華”。在一次為初中班主任出氣的事情中章被眾人所誤會,而眾人平日的不滿一股腦的爆發也使她的命運發生了改變,而一同犯事的胡則因怕前程被毀而不敢發聲,如愿去到邊疆的他在雪地救了另外一對情侶,這對情侶后來的孩子是現代公司中做公關推廣工作的“張震”,他在職場中成了上司爾虞我詐的犧牲品,而在對手暗示他交出上司的黑料和面對需要幫助的四胞胎家庭時,他糾結于是否該相信世界的真與善。
這就是電影所講的四段故事,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電影劇情中的分散。的確如此,在觀影的前半部分我需要努力理清思路才能跟得上這四個毫無共同點的故事(努力的原因是因為我去之前就想好了要寫這個推送),四段故事關聯得很牽強,而且其中導演也并沒有表達出共同的一個主題,直到電影已經過半,“陳楚生”故事中他的老師意味深長的一段話才讓電影開始靠近一個主題——年輕人要活得真實。陳的老師想讓他更通透地思考人生路,面對真實的自己;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需清醒地看清戰爭時代很難有安逸清閑的求學場所,章扮演的王敏佳小公主則需拋掉虛榮面對自己并沒有和毛主席合過影的事實,張震所飾則需清楚世界本就艱難、善良只是選擇,而全部故事的主題全是通過張震最后在照顧四胞胎的屋子里所說的臺詞而升華——當你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就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要做什么,就不會再問西東。
這部電影很難稱得上是佳作,敘事上有些平淡無力,四段故事并沒有強烈的情緒共通,瑣碎的故事如章子怡的初中班主任的家庭糾葛筆墨重得有些莫名其妙,但要我打分,我是能給這部片子打上8分的高分的,其中大部分的功勞要給陳楚生與張震的這兩段故事。我很喜歡片中陳楚生的幾段出鏡,把少年時代關于人生關于理想的思考與迷茫展現得很真實,身上所帶的幾分書生的耿直與清秀讓我也看到了自己。片中他說很羨慕泰戈爾在清華講座時身邊幾位文學大家的氣定神閑,他相信這是對于人生、對于世事思考后的通透。是啊,年輕時我們總糾結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糾結到懷疑自己這種思考是否有價值,而當你看到別人身上思想的力量時,我相信你就知道,課程上的學習只能教給你技能與方法,獨身處的思考才會讓你敢于面對真實的自己與世界,才會讓你發自內心地相信這個世界,擁有氣定神閑的平靜。
而張震這段故事則是整個電影最重要的部分,他對上司的一句“我和你們不一樣”也十分熱血地擊中了我,當世界變得充滿欺騙,當你的上司為怕避風險而借你提出劍走偏鋒的提案,提案順利則功勞歸他,而當最后提案慘敗時則讓你犧牲離職;當你連買一份餃子餡都被商販欺騙,一直幫扶的困難家庭對你也是過分依賴時,你是否還一如少年地選擇善良,是否耿直地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
耿直這個詞,現在真的難稱得上是一個夸人的詞,在你讀書多年一直以學校教誨你的善待他人去待人接物時,上司說你耿直,同事笑你耿直,父母讓你別太耿直。世道是很艱難,生活也很乏味,但活著不就為創造自己世界的美好么?我盡一份力,我選擇相信,也許沒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但這讓我看到的小世界更好,讓我更加愛自己,更有動力地活下去,這有何不可為?我相信待人真誠就能交到真朋友,我相信對待愛情不妥協能收獲幸福的婚姻,我相信堅持善良能讓我過得幸福。又快到了過年回家面對親人“關切詢問”的季節了,希望當這個世界再評價你“這孩子真耿直是不是讀書讀傻了”時,你能驕傲地說上一句:“對,我就是耿直,我和你們不一樣”。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愿我們在被打擊時永遠記得真實的珍貴。
和曹媽一起去看了《無問東西》,看完電影下來的電梯里,就有人在討論好不好看。有個人說:反正他沒有看懂,也許有人會覺得好看吧!我聽了微微笑了下,曹媽說最后那幾句話很有寓意,我深深地點了下頭,是的!整部電影,講了四個不同年代的清華人的故事,看似毫無關聯,最后又交待了他們之間的聯系。整場讓我最震憾的是,戰亂年代,清華搬到云南,成立西南聯大,在茅草屋的教室里,外面瓢潑大雨,教室里亦雨聲大作,教授講課的聲音,幾乎被雨聲遮蓋了,教授身上都淋濕了,然后教授在寫滿板書的黑板上,寫下了:靜坐聽雨!這是何等的情懷!還有就是王力宏出場,哇,那是真得帥!哈哈,原來帥到無邊的帥哥出來,我還是會偶爾犯點小花癡的,呵呵!
看完電影首先我感到的是自卑,這種自卑是一種羞愧的自卑。是美好時代把我們麻痹了,在小的時候,憧憬向往清華北大的生活每個人都有過,那時候我認為,清華之所以厲害是因為它在京城。現在看來我真的錯了,大學之所以為大學是因為有大師,大師的靈魂是堅強的,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在用自己的精神去感染學生,把知識傳授下去,為了祖國能強大起來。更是擁有者志同道合的同學,他們都是佼佼者,都極其優秀,無論條件如何他么都會刻苦的學習,或許這就是真正的清華吧。而現在,身為一個大學生,擁有者極其優越的學習條件,而我們的大學生活是松散的,精神是懈怠的,每次看書只是因為期末不要去掛科,老師講課都是多媒體讀重點。對,我們進步了,但思想卻落后了,我們生活在美好的時代中,把自己麻痹的像行尸走肉,玩玩手機刷刷微博撩個妹,愛的死去活來。看了電影發現那不是愛,是自我精神上對自己的一種麻痹,是自己強迫自己認為那是愛那是情懷。錯了,我們做不到不離不棄。跟他們比我顯然是沒有什么文化,跟他們還差的很遙遠,但每個人都有權利花點時間去思考人生,每個人都要用一生時間去琢磨什么是真實的。也許我們的勇敢只是自我麻痹的無所畏懼,真正的勇敢真正的愛應該是無問西東吧。
北平下了一場蒼蒼茫茫的大雪,你在雪中看遠方,你在雪中聽故事,你曾經在泥濘中掙扎,你在山洞里聽課,你在陽光下操場上奔跑。你們一代代人有些責任與擔當,你們都在自我中真實。
這是我們近百年來的青春,在清華園里,有一群最從容的人,書寫著一場Young Forever的故事。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青春電影之一,這里有著導演最大的野心和誠意。將幾代人的青春都連接在兩個小時里,想來太過局促,卻又恰到好處。
看似互不相關的幾條線,卻是從信仰危機開始的。一個人從開始思索為什么讀書開始,承認并尋找真實的自己,獲得一種實實在在的感情,有所同情,有所原諒,有所擔當,享受生命中的時時刻刻。在思考生命的過程中,思考自我并不羞恥,反而有一種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有那么幾個場景,鏡頭美到令人窒息。北平一場蒼蒼茫茫由遠而近的大雪,所有知識分子相聚一堂的淡定和從容,泰戈爾演講的詩意,吳嶺瀾上課的優雅,陳寅恪、聞一多講課的風度,教物理的老師寫到“靜坐聽雨”后,一人披蓑衣而坐,于瓢潑大雨中釣魚的意境,沈光耀飛上天際的絢麗,光耀母親,一字一韻的腔調。王敏佳,清瘦的背影和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充滿苦難的淚花。梅貽琦校長的一番詩一般的話……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