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前幾天才剛終其一生雨,現在路上的行人來來往往,汽車川流不息。
清晨,大家就打算抵達了,孩子們每人都捧著一束美麗的菊花,大人則買了冥幣和炮竹。
我們抵達了,由爸爸駕車載有著全家行經在傾斜的鄉村公路上,一路上我們看見了一幅幅美不勝收的鄉村畫。到了老家,家人們車站在門口慶賀我們。等候了,大人們搬到著炮竹,孩子們捧著花上回到祖墳前賜給花上,“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在炮竹聲中帶著思念、帶著哀傷、帶著對消逝親人的緬懷。炮竹敲完了,我們返回家里,孩子們坐不住了,在田野里馬利亞了歡喜的跑完,看到養蜂人辛苦的身影;聽到小鳥喧鬧清脆的鳴叫;錄鮮花芬芳撲鼻的香味。我們在油菜地里鉆來鉆去,還不時招致兩只蜜蜂,我們就像一頭頭小瘋獅在田野里跟蜜蜂捉迷藏,玩膩了,我就到哥哥、姐姐那兒亂鬧一陣。我們又回到小樹林里,看到小雞在捕食,哥哥習著小雞的樣子走來走去,把我們逗樂了,一不小心腳下一濕,摔倒了個仰面朝天,我們開懷大笑。
清明節是那么感人,下次冬至我一定還不會再來,在這里也許我能尋找比童年更幸福的時光。
我的家鄉有特別多的風俗,我最喜歡過得就是馬上到來的清明節,風景優美,春暖花開,讓人一下子開心起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時,我們一家都會來到老家中,與爺爺奶奶一起過節,每年清明時,老家里的人都會做好多好吃的,然后去上墳。
在這一天奶奶忙碌起來,去炒幾個小菜,在這期間爺爺也不閑著,爺爺拿來紙錢,拿著綁在一起的兩個木棍,一個放在紙錢上,另一個用來砸在一個木棍的上方,讓紙錢上留下印記,再用嫻熟的手法,把紙錢劃開,好像一個漂亮的圓扇子。這時奶奶把小菜放在一個盒子里,再放上茶水和幾個小酒杯。
爺爺每次走之前都會確認一下要拿的東西,我們幾個小孩有時會跟在爺爺后面,找一個草地去放風箏。在老人眼里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氣,都會把自己的災病寫在上面,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它們隨風飄動。
大家有說有笑,盡管我每次都沒能把風箏放的很高,但我特別喜歡跟大家在一起的時光,暖暖的春風吹過我們臉頰,把我們吹的像微笑綻放的小花!
這就是我們家鄉清明節的風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