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í mǔ zhú
慈姥竹
唐-李白
yě zhú zǎn shí shēng,hán yān yìng jiāng dǎo。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cuì sè luò bō shēn,xū shēng dài hán zǎo。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lóng yín céng wèi tīng,fèng qū chuī yīng hǎo。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
bù xué pú liǔ diāo,zhēn xīn cháng zì bǎo。
不學蒲柳凋,貞心嘗自保。
翻譯:
滿山的竹枝在石縫中頑強生長,把整個江島輝映得郁郁蔥蔥。
翠綠的竹葉把自己的身影重重疊在碧綠的江水上,秋風吹來,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繚繞。
我沒有聽過龍吟的聲音,但是此竹簫發(fā)出的聲音比笙簫奏出的樂音會更美妙。
做人啊,別像蒲草弱柳,一遇秋風就枯凋,要像這慈姥竹,迎風挺立,虛心貞潔,自強自尊。
注釋:
慈姥(mǔ)竹:又稱“子母竹”。做簫笛較好竹種。產(chǎn)于安徽當涂縣慈姥山而得名。常用以比喻母親的撫愛。
攢:通“鉆”。
虛聲:空谷間的回聲。意為秋風吹翠竹,令人過早地感到了秋天的寒意。
龍吟:竹制笛吹出的聲音,指笛聲,似龍鳴之聲。
鳳曲:指笙簫等細樂,美妙動聽的樂曲。
蒲(pú)柳:植物名,又名水楊。秋至而落葉。后用于比喻體弱或低賤。
凋:萎謝。言蒲柳質(zhì)弱,不勝秋風而早凋。
貞心:堅貞不渝之節(jié)操。
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運用鋪敘手法,描繪出一幅慈姥竹從石縫中鉆出、茂盛竹枝葉繚繞輕煙輝映江島的景致。三四句描繪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綠、風吹竹聲帶來一片早春寒意的景致。繼而五六句寫慈姥竹制笛吹出的聲音,似龍鳴之聲,比笙簫奏出的“鳳曲”更好。末兩句借蒲柳與慈姥竹對比手法,描繪出一幅蒲柳易凋謝、慈姥竹堅貞高潔的景致。
此詩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zhí)著有力,側(cè)面烘托出慈姥竹高風亮節(jié)的品格,在生動描寫竹之美的基礎(chǔ)上,結(jié)句又通過對比手法,表面寫竹,其實是寫人,明寫贊頌了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實則寫象征了詩人面對種種艱難困苦,寧折不彎,決不向任何黑暗勢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的錚錚傲骨,抒發(fā)了詩人自身向往高尚人格的感情。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