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夷則宮七夕
宋-吳文英
露蛩初響,機杼還催織。婺星為情慵懶,佇立明河側(cè)。不見津頭艇子,望絕南飛翼。云梁千尺。塵緣一點,回首西風(fēng)又陳跡。
那知天上計拙,乞巧樓南北。瓜果幾度凄涼,寂寞羅池客。人事回廊縹緲,誰見金釵擘。今夕何夕。杯殘月墮,但耿銀河漫天碧。
注釋:
婺:一本作“嫠”。
漫:一本作“浸”。
賞析:
這首詞的作者借七夕牛郎織女鵲橋會的神話傳說,以悼念杭州的亡妾。
詞中的“露蛩”兩句,寫秋景。言園中的蟋蟀正在“句句”地鳴唱著,紡織娘也在歡叫著“織、織”,它們恰似在催促織女趕快結(jié)束織錦,可以盡早去天河畔與牛郎相會。“婺星”兩句言天孫織女為情所累,就懶于織錦,而長久地佇立在天河畔,盼望與牛郎相會。兩句直接切入民間傳說,以織女象征杭妾的在天之靈。“不見”兩句。言但是她只能在天河邊徘徊苦盼,因為沒有船只可以渡她過河,也沒有鴻雁飛臨傳遞來牛郎的信息。天地殊途無會面之期矣。“云梁”三句,又述神話傳說。言織女終于等到了七夕之晚,在云霧彌漫的天河上有群鵲趕來搭起了一座千尺鵲橋,了卻了織女與牛郎的一年一度的這點相思情。只可惜相會的時光一瞬即過,再回首,這甜蜜的鵲橋會又將要苦候一年光陰啊。上片從“七夕”生發(fā)開來,再敘了民間中這個美麗感人的神話故事。但牛郎、織女的生別離,尚有一年一度的鵲橋會,可以聊解他們的相思苦;而詞人與其亡妾卻是再無見面之時的死別也。因此,詞人對七夕的傳說還是感到非常的欽羨。
“那知”兩句,承上啟下,專敘“乞巧”。言天上的織女其實極想和牛郎長相廝守,不再分離的,但始終想不出用什么辦法去改變王母娘娘的這個殘酷決定——每年僅能相聚一夜。雖然如此,人世間仍舊有眾多的小女子奉她為智慧女神,所以都在各自的閨樓上供起瓜果向織女乞求給她們增加智慧。“瓜果”兩句,譏笑眾女的自私。“人事”兩句是引神話傳說中,借喻世事往往循環(huán)往復(fù)。“今夕”三句,重申題旨,重在提醒眾人不要忘記,天上的牛郎織女只有今天一晚上可以相會。
下片由天上一年一度的相會之艱難,聯(lián)想到地上“乞巧”的煞風(fēng)景。既點題,又作了更深一層的發(fā)揮。“寂寞羅池客”,又可以看成是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由于杭妾已經(jīng)仙逝,所以說天上兩星尚有今夕相會之期,而自己惟有酒冷人單孤苦度日而已。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