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湘人·記歸程過半
明-陸宏定
記歸程過半,家住天南,吳煙越岫飄渺,轉眼秋冬,幾回新月,偏向離人燎皎。急管宵殘,疏鐘夢斷,客衣寒悄。憶臨岐,淚染湘羅,怕助風霜易老。
是爾翠黛慵描,正懨懨憔悴,向予低道:念此去誰憐,冷暖關山路杳?才攜手教、款語丁寧,眼底征云繚繞。悔不剪、春雨蘼蕪,牽惹愁懷多少!
翻譯:
歸期已經過半,但舉目遙望南天,吳山越水,云遮霧障,虛幻縹緲,前路仍望不見頭。離家幾月轉眼已是嚴冬,缺月的清輝灑滿大地讓離家的游子心生愁緒。夜深了,附近不知何人歌筵上的急管繁弦已經消散,報時的鐘聲稀稀疏疏,驚醒夢魂。回想當日分別時刻,簌簌珠淚,沾濕了她的羅衣。這般愁緒讓人更添風霜啊。
你匆匆描過眉,深色凄迷憔悴的向我低訴:你這一去,山高水遠,沒有奴在身邊,誰來疼你,對你噓寒問暖呢?剛剛拉住伊人的手,讓她親切的叮嚀囑咐,眼前便見那飄飄浮云塞滿了去路。我們恨透了離別,它給我們帶來了多少的愁苦啊!
注釋:
新月:缺月,農歷每月初出的彎形的月亮。
燎皎:形容明亮。
翠黛:眉的別稱。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畫眉,故名。
懨懨:精神不好,困倦的樣子。
杳:遠得看不見蹤影。
蘼蕪:一種香草,別名江蘺。“江蘺”諧音“將離”。
賞析:
這首詞作者選擇了歸程業已過半、與家人之間的空間距離正在不斷縮短之中、羈旅生活行將告一段落這樣一個時間點,來抒發自己的思家懷人之情。這種構思十分高明,其一,它不落前人窠臼,以生化熟,推陳出新,容易攫住讀者;其二,當此漸行漸近之際,離愁別恨尚且濃重如許,那他更行更遠、所行既遠之前日、昨日的客中相思之苦極、痛極,豈不都在言外了嗎?
起句便掐指計算回家的路走了多少,還剩多少。二三句交待自己是從北方回南方。接下來三句點出此番離家,不路一年,又告訴讀者,這時正是冬天某個月的月初。一眨眼功夫便過了兩個季節,當喜;但去家時間雖不甚長,卻也備嘗了離思的苦澀,于是心又一酸。以上三句,一筆綰住今昔,泛說較長一個時間段內的離愁。下文則留墨特定當下客館中的孤苦況味,后三句寫詞人所最最不能忘懷的一幕,是當日分襟的那一刻,此情此景,一想一斷腸呵。旅途風霜,本就使人憔悴,再加上相思之痛的折磨,恐怕人更老得快了。
下片前三句上結已點出伊人“淚染湘羅”,此處更作一番渲染,使她別情依依的愁苦形象愈發明晰、豐滿。接下來三句為常語、常情,是天下千千萬萬個妻子在送別夫婿時都說出過的言語,才有著搖動人類心旌、勾攝人類魂魄的藝術魅力!后三句剛剛拉住伊人的手,讓她親切的叮嚀囑咐,眼前便見那象征著“游子意的”飄飄浮云塞滿了去路——尚未踏上征途,客愁已然不堪禁受了。于是,最后一韻便嘶聲喊出既是當時又是現在、既是自己又是伊人心中的一團憤懣。最后三句并不直來直去的描寫離別的愁苦,卻采用了一種很別致的修辭手段來表達,顯得更為精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