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媽媽不知道我的名字》
作者:文/[美]蘇珊·威廉斯 圖/[美]安德魯·莎奇
譯:楊華京
標簽:親子,情緒
推薦人群:2-6歲
導讀: 父母有時為家里的小朋友取一個可愛的綽號,以展現親昵的關系,通常這些綽號具有父母期待或象征性意 義,例如:小寶,小乖,小豬仔等。有時父母在不同的情緒下,也會稱呼小孩較具負面意義的稱號,如:小鬼,小惡魔等,這些稱號有時不見得能讓小孩心甘情愿的 接受,反而會跟大人反映自己的情緒或看法。這本書的故事很多小朋友都經歷過,一定很容易引起共鳴,而且之后的結果也非常溫馨哦。
注:以下為試讀內容
后續簡述:漢娜的媽媽還是給漢娜取著各種外號,漢娜總是會大喊著她是漢娜!直到最后媽媽抱著漢娜說:“我知道啊,你是漢娜,是我那個快樂又有趣的小寶貝兒!”
從兩三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從生理層面進入社會層面,他們從外貌、性格、人際交往等方面認識和評價自己,并表現出強烈的自我主張。自我意識正處于構建階段的漢娜,把她的名字作為自我認同的一個重要符號。當媽媽給漢娜冠以各種綽號來取代她的名字時,漢娜的自我認同遭遇了挫折,所以自然地生出激烈的對抗與焦慮的情緒。
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父母都善于在有趣的場景中突發奇想地給孩子取各種各樣的昵稱。這是父母對孩子愛意深厚的即興發達,而孩子對這些昵稱有時會驚喜地接納、認同,有時則會發出和漢娜一樣的叛逆的聲音:我是某某!遇到這種情況,恭喜你,因為你的孩子與漢娜一樣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自我主張了。在遭遇孩子以叛逆姿態發布宣告的那一刻,身為父母,是否恍然覺得他們瞬間長大了呢?
回歸到繪本的結局——晚上睡覺前,再好玩的游戲也要有個完滿的句號了。媽媽體悟到了孩子對于種種昵稱的抵抗情緒,終于以理解和包容說出了“你是漢娜,你是我的小寶貝”這句漢娜盼望已久的話。同時媽媽張開雙臂,以愛和接納擁抱漢娜,漢娜的自我認知終于得到了媽媽的認同,她也再次確認了媽媽的愛。于是漢娜拋卻了焦慮、緊張和憤怒的情緒,恬然地享受著媽媽溫暖的懷抱。
聲明:以上內容為概述簡介,如需閱讀完整內容,請購買正版書籍(書本的體驗和在電子產品上查閱的感受是非常不同的哦!)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