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暗寓起名法
如今起名俗氣的原因之一,是太露、太顯,諸如"張偉"、"王剛"、"鳳英"、"淑琴"等這些最常見的名字,往往是一覽無余,缺乏回味的余地。如有可能,不妨用暗寓命名法,當然這需要點文字功夫。
2、典故起名法
什么叫典故起名法呢?通俗地說,就是用古代文獻中一句有意義的話,從中挑選一、二個字來命名,譬如毛主席,字潤之,"澤東"與"潤之"意思相輔相成,用的是《孟子·滕文公上》的一句話:"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
3、文武意境起名
文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有人崇文,有人尚武,但是也有人文武全才,這種文武的狀態也體現在起名上,文濤,文月等這些都說明父母比較崇文,但是武越,武勤就是尚武的體現,但是有的父母就是文武都抓的話,直接和在一起連成一個“斌”字,一個字體現兩種意思,起名更方便。
4、采用古詩文取名
給寶寶起名的時候更多的還是會用到一些古詩文,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粹,這些句子稍加改動或是直接選取字或詞就是個好名字。如:
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
簫劍:“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漫感》龔自珍
風游:“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題臨安邸》林升
1、采用八卦取名
易象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種基本的圖形,用“-”和“--”符號組成,以“-”為陽,以“--”為陰?!兑讉鳌纷髡哒J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并認為“乾”“坤”兩卦在八卦中占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周易》、《易傳》以及易象、八卦,在中國是很有影響的學問和文化現象,從伏羲到孔子、再到歷代易學家,都對易名勝、八卦有研究,易象、八卦也深刻滲透到中國人取名用字上來,因此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等字都是取名使用頻率比較高、且具有一定隱定性的用字。
2、五行吉祥命名法
五行學說的盛行使人們把一生的榮辱禍福系于五行生克上,所以取名時力求能陰陽調和、剛柔相濟,以便在一生中逢兇化吉、一帆風順。再結合個人的生辰八字、命理中的喜忌、個人的志向和家庭的風水等等各個方面來考慮,起一個吉祥、響亮、幸運的好名字來伴陪一生。
3、出生月份起名法
準爸媽們也可以按照孩子出生的月份不同給孩子起名。我國自古以來給每個農歷月份都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如每年農歷的第一個月稱為正月,又稱為:孟春、首陽、新正、復正、三之日、元月、初月、孟陽、開發、早春、征陽等。
第二個月稱建卯,仲春、夾鐘、竹秋、仲陽、令月、花月、如月、杏月、大壯、同月等。
第三個月也稱建辰,季春、末春、暮春、鶯時、蠶月、辰月、桐月、櫻筍等。
第四個月份稱中呂,陰月、麥月、建已、孟夏、初夏、維夏、槐月、麥秋、乏月、梅月等。
第五個月稱午月,薄月、皋月、炎月、天中、建午、小刑、仲夏等。
第六個月稱暑月,旦也、末月、菏月、蓮月、焦月、秀月、伏月、季夏、征暑等。
第七個月稱初秋,上秋、首秋、蘭秋、建申、蘭月、霜月、新秋、杏月、瓜時、巧月等。
第八個月稱桂月,壯月、仲秋、南呂、建西、仲商、中秋、正秋、竹小春等。
第九個月稱菊月,玄月、成月、朽月、青女月、建成、季秋、無射、涼秋、正秋等。
第十個月稱坤月,玄月,陽月、正陽、建玄、孟冬、應鐘、上冬等。
第十一月稱子月,龍潛月、暢月、復月、建子、黃鐘、一之日等。
第十二月稱末冬,殘冬、暮冬、建丑、季冬、大呂、臘月、臨月、冰月、嚴月等。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