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孩子要不要
玩電腦,玩到什么地步?在這個方面我比較慎重,不僅僅出于對孩子的
視力保護原因。事實上,我更關注的是過多地與物品進行被動交流可能造成的孩子的心理問題。
0~6歲的孩子,是心理和性格發育的關鍵期,他們在身體發育的同時,心理經歷著重大的變化,他們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自然學到了社會交往的規則,學到了如何與他們相處、交流、如何解決各種人際矛盾,如何表達自己。
我是職業女性。孩子上幼兒園前,每天白天我將孩子交給保姆和老人,下班后到孩子睡前,我自己處理孩子的各種事情。孩子上幼兒園選擇日托,每天回到家也是由我和孩子溝通。細細算來,作為職業女性,我這個母親每天和孩子有效交流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在這個時間里,我必須對孩子的身體狀況、心
理發育做出有效的觀察,對出現的問題做出明確的判斷,同時對孩子的各種情況加以引導。事實上,正是每天幾個小時我對親子關系的主動積極的參與,使孩子與我之間產生了良性的互動,推動著我們的共同進步,并促進著良好的親子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而這一切是學齡前孩子和電腦或者
電視交流很難得到的。電腦游戲也可以和孩子起到一定的互動作用,但是那是孩子被動的一種互動。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我每天的生活離不開電腦,但我不認為這意味著對一個3歲的孩子就有必要經常性的接觸電腦。事實上,0~6歲是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關鍵期,這個時期要解決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建立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樹立他參與社會交往的自信,良好的性格,必要的社會規則,這是必須與他人的主動參與有關的,是必須要通過人對人的交流而不是人對物的交流來完成的。當然,有限制性的讓孩子接觸電腦、電視、光盤等未嘗不可,而且也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開闊眼界。
但是這個限制一定是要家長嚴格把握,適當調整的。
在和孩子一起相處的時光中,也曾把電腦、網絡介紹給孩子,以及一些幼兒游戲軟件、兒歌FLASH。我發現孩子并不是非常投入不可自拔,事實上,一般他自己玩個10分鐘到20分鐘,就自動放棄了這個項目,轉而要求親子交流,或者
畫畫及選擇具有挑戰性的
玩具。又詢問了很多家長,我發現了一個特點,往往非常關注培養良好親子關系的家長,肯花時間與孩子進行主動交流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就比較少地對電腦游戲、電視、光盤等產生長時間投入的興趣,即使這些孩子對電腦游戲、電視、光盤感興趣,也基本上能自覺地適可而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