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禱后,六歲大的肯尼閉起眼睛,一副期待又興奮的表情,等著我給他“存款”,九歲的姐姐珍妮也在旁邊等著。這是孩子每天最期盼的時刻—— 天天“存款”。 天天存款 所謂“存款”,是由我或妻子每天告訴孩子一個我們最欣賞他的優點。例如:“我很喜歡是個很快樂的小孩。”“珍妮是個很細心,很會照顧人的姐姐。”“肯尼很慷慨,愿意把東西與人分享。”“肯尼知道什么是對與錯,當別的小朋友叫他做壞事時,他會說‘不’。”等等。 在口頭“存款”之后,我就會拿出兩枚兩毛五分錢的銅板,說這銅板是紀念我剛才所講的優點,然后分別投入他們的儲蓄罐里。于是,孩子們帶著父母給他們的祝福、肯定、欣賞與贊美,甜蜜地進入夢鄉。 一舉兩得 幾個月前,有一位媽媽告訴我她如何用以上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回到家中,當我宣布要玩這個游戲時,孩子們竟然樂得跳了起來。 我想原因之一是,
父母常常會對孩子說許多重復的話語,久而久之就變成管教孩子的“口頭禪”。積極的“口頭禪”就如健康的心理暗示,能成為孩子生活的動力,點燃他們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無目的的漫游變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們從這些暗示中,隱約可以看見未來的曙光。那么什么樣的“口頭禪”是優秀的口頭禪呢? 1、做得好! 2、了不起! 3、好主意!
1、 不要只在旁邊說,要演示給寶寶看。簡單的一句話往往不能讓孩子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最好加上你的表情和語調,讓你的課堂變得更可愛,更容易接受。比如當你對孩子說“不要動電源插座”,語調不要太嚴厲,稍帶嚴肅就可以,再加上點微怒的面部表情,寶寶能從你的聲音和表情上看出:他做的事是不對的。相反,如果你表現的過于緊張,聲音太尖銳,還連帶一串的批評,那寶寶也會回復給你同樣的反應,堅決和你對著干。你們的學規矩課堂,就會變成戰場。 2、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不要以為只告訴孩子一次“這是不對的”,他就會銘記在心。如果你指出孩子一次錯誤,而對其他幾次視而不見,那孩子心里必定會感到疑惑:我么這做究竟是對還是不對?然后為了解決這個疑惑,他會不停地嘗試再做一次。所以給孩子重復“規矩課程”,這樣他才能溫故知新。 3、 做個好榜樣。寶寶經常會從你的行為中學習哪些該
常有媽媽們又氣又惱地抱怨:小家伙今天又幫倒忙了!幫著打掃,碰翻了花瓶;幫著刷碗,打碎了盤子;幫著洗衣,弄濕了鞋子……總之越幫越忙!媽媽們的好心情都在收拾“殘局”時給折騰沒了。 也難怪,3~7歲的孩子正處于熱衷“幫忙”的時期,他們勇于嘗試,愿意參與,渴望幫助他人并得到肯定。但由于生活經驗和實際能力不足,常常“好心”辦了“壞事”,“幫忙”變成了“幫倒忙”。當孩子仰著小臉,撲閃著清澈明亮的大眼睛,興致勃勃地懇求你:“媽媽,我來幫幫你吧?”究竟是不耐煩地拒絕他,還是接受他的幫忙,同時鼓勵他,幫助他,讓“幫倒忙”的小搗蛋變成“幫到忙”的小幫手?看看下面幾位媽媽的做法: 媽媽A:給幫倒忙的孩子充分的時間 每天清晨起床,孩子都要搶著幫忙整理被子。可是,疊出的被子奇形怪狀不說,孩子的笨手笨腳讓
“科學求真,藝術唯美,教育向善”,這句話是從著名醫生、協和醫院婦科主任郎景和大夫那里“套”用過來的。他說的是“科學求真,藝術求美,醫學求善”。他說,醫生給病人開的第一道藥方應該是“關愛”。他說:“科學家也許更多地訴諸理智,藝術家也許更多地傾注感情,醫生則必須把冷靜的理智和熱烈的情感集于一身。”他的話真是精彩!他的話每每使我聯想到“教育”。教師在孩子面前,是不是應該像醫生在病人面前一樣呢?是不是也應該像科學家一樣“冷靜理智”、也應該像藝術家一樣“傾注熱烈情感”呢? 郎大夫還說:“再年輕的醫生,在病人面前也是長者,他肯向你傾吐一切;再無能的醫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賢,他認為你可以解決一切。”大夫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是也和老師在學生面前的形象一樣呢?可惜的是,我們一些教師往往自己沒有意識到這形象的神圣,讓學生屢屢“失望”。 我們說“教育向
性侵犯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但聽起來非常遙遠。我們可能根本不相信這種遭遇會與我們的孩子有什么關系。 不過這畢竟是一個越來越復雜的世界,為了庇護一個陽光燦爛的童年,我們也應該了解必要的知識和有效的保護措施。 肖肖是個4歲的男孩兒,每周末都會去體育館上兩個小時的游泳課。一天,肖肖被保姆接回家后嘴里就嘟囔著:“我不喜歡石老師……”石老師就是他的游泳教練。 “為什么呢?”媽媽邊給這個淘氣的“小花貓”擦臉邊問,心想,肯定是今天又挨批評了。但是,肖肖說出的結果讓媽媽愣在當場。他說他的游泳教練在洗澡的時候總是摸他的小雞雞,這讓他很不舒服,他不想再去學游泳了。 性侵犯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了,我們甚至聽到過這方面更可怕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雖然有所
孩子犯錯誤是經常的事,怎樣幫助他們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卻非易事。“七個一”教子法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1. 避一避 批評孩子不能傷害其自尊心,切忌當眾訓斥孩子。 2. 緩一緩 家長在氣頭上批評孩子,難免會言語和行動過激。此時,最好先嘗試著讓自己放松,心平氣和后再選擇適當的方式教育孩子。 3. 選一選 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批評孩子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在融洽的氛圍中,孩子能夠輕松愉快地接受批評,并認真思考、改正。 4. 繞一繞 借助講述寓言、故事、童話等加以引申、發揮,含蓄委婉地教育孩子,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 冷一冷
今天的天氣真好,戶外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像一群小鳥似的飛出了教室。“老師,今天我們玩什么呀?”孩子們圍上來急切地問。我指了指操場上那一圈輪胎說:“今天我們走輪胎。”立即有幾個孩子垂頭喪氣地說:“這個有什么好玩的!”以前孩子們經常走輪胎,看來他們都玩膩了。今天怎么激發他們走輪胎的興趣呢?我想了想,然后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走輪胎,并且,老師要和你們比賽,看誰走的又快又穩,看看老師棒還是你們棒,好不好?”孩子們一聽要比賽,頓時來了興趣,呼啦啦跑到輪胎邊。我和孩子們一起走在輪胎上,他們笑著、喊著,非常開心。 通過這件事,我有一點小小的體會,無論是教孩子知識,還是和孩子做游戲,都應該找到孩子的興趣點,沒有興趣,再好的游戲也不能讓孩子開心。
我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孫云曉先生曾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習慣培養上下大功夫。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生活習慣 生活是人生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兒綜合素質的體現。它包括飲食、起居、排便、衛生等習慣,做到按時睡眠、起床、安靜睡眠并有正確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咽,飯前便后正確洗手、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當為孩子立規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須放回原處,逐漸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清潔,講衛生,有條理的好習慣。 文明禮貌習慣 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父母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
“大聲講話法”也是塑造孩子強者心理素質的方法。 要使孩子逐步提高自己講話的聲音,從小鼓勵他敢于大聲講話。 永遠用你朗朗的聲音影響孩子。告訴孩子,講話一定不要自私, 一定要讓聲音到達對方的耳朵。你講話的目的是把你的意思告訴對方,可是你夠不著對方的耳朵, 就等于什么也沒說。聲音達到對方的耳朵,意思進入對方的心中。 這才叫講話。 對小孩訓練特別容易,小小的孩子幾天甚至幾小時就訓練過來了。 很小的一個小孩,面對一堆海棠,叫聲叔叔給一個。聲音太小不行,大聲叫給一個, 聲音特別大給兩個。 這不是玩耍嗎? 那么,你可以不給海棠,可以打分。這個五分, 那個十分。可不可以呀?孩子很高興地和你玩,很容易改變嘛。 大一點的孩子就要用欣賞、夸獎的方法,適當地幫他克服自卑, 逐步走向敢講話的強者角色。 家長們要在表達問題上找到提高孩子積極性
如果年輕媽媽能夠知道如何才會受到孩子的歡迎和喜愛,這對提高教育藝術十分有利。 “無能媽媽”讓人失望 孩子:我喜歡唱歌、跳舞、捏泥巴,可是媽媽都不會,而且對我的提問也從來不熱情回答。點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如果媽媽總是一問三不知,便會使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時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很不利。“電視媽媽”冷淡孩子孩子:媽媽一有空總坐在電視機前,媽媽把電視節目看得比我重。點評:如果媽媽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看書和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開展親子活動的機會,使他從小也喜歡看電視,而不善于和人交流、溝通。“苛刻媽媽”束縛孩子孩子:媽媽一心想把我培養成一個“全能小神童”,我學了好多,可是她還是不滿意。點評:孩子一般都不喜歡過于苛刻的媽媽,會使孩子經常處于一種不自由、被束縛的狀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對孩子說過“狠話”,專家認為這比體罰的后果還要嚴重。“心罰”對孩子的傷害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恐嚇、冷落孩子 每當孩子調皮或犯錯誤時,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孩子,讓孩子因害怕而“就范”。 不良影響:膽小恐懼以及發育不良容易使幼兒情緒不穩定,產生緊張、焦慮、抑郁、敏感、膽小、恐懼等反應,甚至有可能導致發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經衰弱、偏執、強迫等癥狀。 要求過高,抹煞”孩子的努力 很多家長追求完美,忽視孩子的努力,僅僅因為孩子沒達到“最佳”或“理想”標準,就抹煞其成績。 不良影響:不能正確地
贊美可增強孩子的信任感,不做個讓孩子失望的媽媽。 小布丁興高采烈地沖媽媽跑來:“媽媽,我得了一個……”話沒說完,被沒有系好的鞋帶絆了一跤。大臉媽趕緊扶起小布丁,拍拍他的褲子說:“磕著哪里沒有?疼不疼?” 小布丁還是興奮地說:“媽媽,我今天得了一個……” “得了一個紅花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家小豆苗天天得紅花!”大臉媽的心思都在小布丁的膝蓋上,新買的褲子又破了。 小布丁說:“媽媽,我真得了紅花,今天我用十個小紅花換了一個大紅花!” 大臉媽說:“知道了!快走,今天要去和幾個阿姨吃飯。” 大臉媽單位的阿姨們都見過小布丁好幾次了,對小布丁也很了解,因為大臉媽在單位里總是在念叨著自己的寶貝兒子。 從公共
讓孩子向自己學習 曹鋼: “身教勝于言傳”。家長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榜樣。比如,每逢孩子戰勝一次挫折,家長就可以指導孩子把事情記錄下來。這樣,當孩子以后面臨挫折時,家長就可以提醒他看看這些記錄,向自己學習。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做孩子的“顧問”,教給孩子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但最后還應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并實施。 理性評價孩子 睿思媽媽:心理學上,有種被稱為“孔雀心態”的現象也正是如此。這些孩子通常比較爭強好勝,非得事事都爭第一,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聯想到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時一蹶不振,甚至以自殺來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事不宜遲。 作為家長,要抓住有利的時機,讓孩子正視挫折。
想讓寶寶更聰明,不一定需要多么昂貴的玩具,或者遵循什么深奧的智力開發的學問,其實你就是孩子學習的最好的幫手。對他說話、給他講故事、唱歌或者只是在一起開懷大笑……你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就是刺激寶寶大腦發育的最好方式。 1. 目光交流 新生的寶寶一天中很多時間都是在呼呼大睡中度過,所以你應該非常珍惜他睜開眼睛的有限時間,看著他,也讓他看到你。小寶寶很早就有了辨認人的不同面孔的能力,相信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記住爸爸媽媽的樣子。那么你--每一次你的寶貝看著你,他的記憶力就多了一些積累。 2. 說話,越多越好 也許,開始你得到的只是寶寶茫然的目光,但先不要放棄,而且要在你希望得到他回應的地方稍做停頓,留給寶寶一些時間。不用多久,寶寶就能夠掌握對話的節奏,并且用友好的"咿咿
■ 育兒方案:第五個月 在這個時期,發育良好、體重超過七千克的寶寶,可以逐漸吃斷奶食品了。在給斷奶食品的同時,最好合理搭配一些果汁,。可以在孩子情緒好時給他吃,不要急于求成。改變飲食習慣要慢慢來,以免孩子產生厭食情緒。 ■ 養育要點 添加輔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讓寶寶習慣一種再加一種。注意觀察寶寶的食欲、大便。如果消化不料,就暫停幾天。 重視感官訓練,讓寶寶的視覺、聽覺、語言交往能力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提高。不會翻身的寶寶,要多進行翻身訓練。對寶寶進行冷適應鍛煉,逐漸適應較大的溫度變化,增強鼻腔、皮膚的抵抗能力。 除冬天外,每天至少有兩小時的室外活動。 ■ 發育指標 能夠認識媽媽以及親近的人并與他們應答。大部分孩子能夠從仰臥翻身變成側臥或俯臥,可靠著坐墊坐一會兒,坐著時候直腰,大人扶著,能站住,能拿東西往嘴里放,會發出一二個
那一張張的煙盒紙上寄托了兒子多少純真斑斕的夢幻。智慧的家長會和孩子一起把這個夢做得更多彩、更美妙、更完善,可那個簡單而粗暴的父親竟無情地燒毀了兒子那個美麗輝煌的夢。 慈母嚴父,是說在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中父母扮演的角色不同。有慈有嚴,孩子才能擁有完整的愛。可我們的父母在扮演慈和嚴的角色時,往往會失于偏頗,慈得過了頭,變成了溺愛;嚴得過了度,變成了暴力和摧殘。 我發現,大部分家庭都存在著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極端的教育方法,如果運用不當,不但不能給孩子以完整的愛和人格修養,反而會扭曲孩子的心靈。 在兒子1歲時,他父親就到鄉下工作了。兒子小時候又在他姥姥家,接到我身邊后,他的父親還在鄉下。因此,他對父親的嚴厲體會不多,可在我去北京進修期間,兒子可是實實在在地接受了來自父親的“嚴”的“洗禮
孩子, 媽媽好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時光。你給了媽媽數不清的快樂,教會了媽媽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給了媽媽人生進步的最大動力。所以,媽媽感謝你! 但是,媽媽現在希望我們倆也能享受不在一起的日子。 媽媽知道,你好滿足我們一家三口親親熱熱的氣氛,可是爸爸媽媽有時也需要適當的空間能呼吸一下別樣的空氣,而你有時也告訴我們,你想住校,和親密的小伙伴一起度過游戲的時間。 媽媽理解,你獨立地與老師和班里的兄弟姐妹相處,給了你媽媽所不能給你的成長養分和體驗,爸爸媽媽也在這個時間里經歷著自己的人生,但我們都在成長。 媽媽體會到,多了一個晚上的分別讓我們彼此有更深的思念和牽掛,媽媽覺得接你回家的時間段好幸福。 媽媽慶幸,在爸爸事業順利的階段里,你來到我們中間,使媽媽能夠全天候地陪伴你3年的幸福時光。而今,在我們的家需要媽媽撐起時,媽媽挺身而出,也讓我們的家過
大腦生理學家們說:人類的腦細胞數目大約有160億個之多,這個數目在一出生時就已經固定,終其一生并不會再增加。在出生后的頭幾年內,腦的重量、體積卻會與支持它活動的血管及血液量,一起以極快的速度不斷地加多;細胞與細胞之間也會因外界刺激的日漸增多而不斷地生成、發展,分化出許多像IC板上連絡網一樣的神經纖維通路,用以應付日后更復雜的吸收。人類的初生兒是以未成熟的情況來到世間,他的基本功能隨著時間慢慢地才能成熟(例如先有大肌肉的發展才有小肌肉的進一步成熟),經過的時間既長,接受的刺激也多,頭腦的各種"網路"就遠為復雜而精密;祖先遺傳的潛在能力,也隨著成長的時間較長,而得以更多的發揮。然而,腦的細胞功能并不會自己發酵。嬰兒一生出來,要有外界足夠的聽、視、觸覺等感官的刺激,各種功能才會漸漸發達,刺激得越多,發展得也越快。但是,這種快速發展的時間并不會持續一生,它只
孩子的降生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絕大多數父母在孩子剛出生時,都會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這種體驗非常復雜,也非常朦朧,甚至可以說是含混不清。我們一方面覺得自己的生命正在延續,一方面又會覺得,孩子,整個就是一個未知數! 因為是一個未知數,所以他的成長就包含著無限的可能。當你的手里小心地捧著這顆健康的“種子”時,你能說清楚它將來會長成什么樣嗎?不知道!所以,孩子的出生給我們帶來的幸福,不光是因為孩子有著健康、白嫩的身體,更因為他為這個家庭、為父母帶來了無限憧憬和期望。 在這之后,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父母培育期望、驗證期望的過程。 孩子會不會長得健康活潑、英俊漂亮?會的;孩子會不會養成完美的個性,既勇猛剛毅又富于涵養,甚至還有一點靦腆?會的;孩子會不會學到很多東西,既多才多藝又有一個不錯的工作?同樣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