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典測評丨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EMBU) 通過小朋友自己在線作答,了解家長的教養方式;或者由家長朋友協助小朋友作答,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養方式。當然此量表也適合成人填寫。該量表分父親教養方式和母親教養方式,分別對父親、母親的情感溫暖與理解、過度保護與干涉、拒絕與否認、懲罰與嚴厲、偏愛被試等方面進行了評估。 ——為什么要測—— 如果您看過由趙薇主演的《虎媽貓爸》,一定還記得最后得了兒童抑郁癥,不愿意再開口說話的羅茜茜。究其原因,還在于家長的教養方式:虎媽采用的是專制型教育,強勢高壓,對孩子要求嚴苛;貓爸則遵從西式散養式教育理念,主張民主、寬容的個性化教養方式,倡導與孩子共同成長,他尊重茜茜,并希望給孩子寬松的成長空間;還有同樣主張中國高壓教育的姥爺,以及對孩子十分溺愛的奶奶。他們所采用的諸多不一致的教育方式,使茜茜承載了家人
原標題:過度滿足不可取,適當設限很重要,溺愛只會毀掉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出于各種原因,有意無意地向孩子過度承諾,如糖果、玩具、零花錢等,以避免孩子哭鬧。但家長必須清楚,這種對孩子過度發展的滿足感很可能是暫時的,以后會破壞孩子的前途。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2011年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的日本留學生殺害母親的案子。兒子在日本留學近5年,但他沒有什么技能,也沒有勤工儉學的課程,他只知道如何向母親索要每月巨額生活費,他母親負擔不起,也無法滿足。 然而,不忠的兒子卻生下仇恨,在機場刺傷了母親,讓人心酸的是她母親在病情穩定后試圖為他辯護。最后,當然沒用,這是法律的底線,是什么,讓孩子變成一個這樣的魔鬼?一切根源都是孩子母親溺愛的原因,無限的滿足沒有底線。 如今,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家庭的經濟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這種“超限滿足
原標題:兒子教育有竅門,家長做好四件事,孩子才能有出息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有出息,為社會做貢獻、孝順父母、照顧家庭。但是現在的社會,依舊有很多“啃老族”“巨嬰”,為什么會有這種顯現,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對。那么家長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把兒子培養成才呢? 1、不溺愛孩子 很多家長,從不讓兒子幫忙做家務,甚至就連兒子的內褲、襪子都是家長來洗,美其名曰是愛護孩子,怕孩子累著。當兒子犯錯,打了別人家的小孩,也不批評教育兒子,說要懂得包容孩子。但是這樣做,不會把兒子養育成一個照顧不好自己、好吃懶做、不負責任的“敗家子”么?“兒子還小,長大了再干家務”這句話可不能再說了,小的時候不學著為爸爸媽媽分擔,難道等到兒子18歲生日成人那天,一夜之間就都會了?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的“孩子還小”終會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2、父
原標題:當孩子說不想去上學的時候,這么回答,比打罵管用 小孩子因為在心理年齡上比較小,所以他們的這種承受壓力的心也不如我們成年人大。所以說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孩子不想去上興趣班,但是他的家長打著罵著也要把他拽進去。其實這種方法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呢?我們如果面臨小孩子不想上學的這種情況,又應該怎樣做呢? 在美國有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小孩子不能夠采取太過于強硬的措施,要不然他們會產生很厲害的逆反心理,更嚴重的是會讓她們對這件事產生特別強烈的排斥感,等到他長大了以后,還是會想到自己小的時候發生的那件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家長還不如當初不去逼自己的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呢。當然了,我們雖然不能采取強硬的做法,但是呢還是要適當的逼自己的孩子一下。 1.試著和自己的寶寶溝通 要知道溝通可是一個大學問,不管孩子有多小,他們
原標題:孩子的三點表現,是不孝的苗頭,不及時糾正當心晚年冷清孤獨!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現如今電子產品非常普及,孩子們接觸到的世界遠遠比大人想象中要寬廣,了解的東西越多就越發難以服從父母的管教,經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鬧別扭,輕者賭氣不吃飯重者離家出走,從沒有考慮過把自己辛苦養育成人的父母的感受。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就親眼目睹了這么一件事:她家孩子放學到家就抱著手機玩游戲,她就僅僅說了一句話“作業都沒動就開始玩游戲,這樣不太合適吧,懂點事行不行?”語氣也不重,可這孩子卻受不了,直接把手機朝著沙發上一摔,轉身出門下樓了,我喊都喊不回來。 為此氣氛一度尷尬,朋友也是唉聲嘆氣不知如何是好,強忍著淚水說:“這么小就這么對我,那長大了還不得撕了我?想想都心寒。”相信很多家庭遇到過同樣的難題,如果孩子有
原標題:孩子寫作業磨蹭的5個原因以及對策!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一件小事,都要做很久,我在旁邊看得都快急死了。” “我家孩子上課總是走神,寫字還慢,筆記都記不全,怎么學得好啊。” “我女兒一寫作業就各種找東西,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非要拖上1個小時,批評了很多次,就是改不掉。” 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這些情況,那家長到底要怎么辦? 孩子做事磨蹭,怎么糾正都沒用?這是因為各位家長你沒有找到孩子磨蹭的真實原因。 今天,我們就以孩子寫作業磨蹭問題為例,針對孩子寫作業慢的5個原因,給出解決方法,快來看看你家孩子屬于哪一種? 1、學習沒條理性,不知道先做什么 小白的爸媽為了能讓他安心學習,每天都把他的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可寫作業總是慢慢騰騰,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老師都布置了什么作業。老師在批改
原標題:越來越多的孩子近視,真正原因竟是?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近視患者高達6億,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大學生近視率均已超過70%,而小學生近視率也接近40%。教育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學生視力不斷低齡化趨勢明顯,小學生近視10年來竟翻了一倍!這樣的一個數據,想想這是什么樣的概念! 有時候在大街上會看到一些很小的孩子戴眼鏡,心里就會犯嘀咕:“現在孩子是怎么了,這么小就近視了”。和大多數人的想法一樣“肯定是電子產品玩多了”。是的,現在電子產品這么多,大人都抵抗不了誘惑,何況是小孩子呢?那么電子產品到底是不是導致近視的真正原因? 研究表明,我們所認為的罪魁禍首“電子產品”導致近視是沒有依據的,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導致近視率越來越高的? 雖然關于近視的研究很多很多,但是造成近視的真正原因,至今還未被發
原標題:抓住“睡前一小時”,和孩子做這4件事,勝過給孩子報10個早教班 不可否認,現代父母承受的壓力是以前無法想象的,所以家長總是說到自己為了養家糊口、為了孩子的教育,沒辦法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導致親子溝通等出現疏離,對于孩子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但,家長應該要知道,時間是擠出來的,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總是以工作忙為借口。 有研究指出,孩子睡前一小時是陪伴孩子最好的時間段,我們都知道高質量的陪伴并不是由時間來衡量的,短短的睡前一小時對于親子關系的改善大有助益,這能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也讓孩子愿意和家長敞開心扉,可以說是親子關系培養的黃金時間段。 可是現實情況又是如何呢?很多家長都沒有明白睡前一小時對于孩子的重要性,導致出現很多錯誤的行為,不知不覺地影響到孩子的睡眠質量,影響到孩子的發展。我們總是想通過早教課等方式來填滿孩子
原標題:不想養逆子,就一定要讓他承受這六種苦(父母必看) 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作家蘇心曾說:如果在最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了庸碌無為,卻借口平凡可貴。我敢保證,將來你會非常后悔,卻無法言說。 是的,你現在吃的苦,未來的歲月都會以恰當的方式,回報在自己的身上;而你現在偷的懶,未來也會以一種方式加倍返還,讓你更加的痛苦。 正如茨威格所說:“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碼……” 知乎上曾有個提問:先苦后甜和先甜后苦的人生,你選哪個? 看似白癡的提問,卻引發了不少人的討論。 其中有個回答是這么說的:前半生不曾努力過,后半生只能在痛苦中掙扎,回首一看,前半生的庸碌無為并不甜,反而酸澀無比。 孩子,你現在吃的苦都是在給未來鋪路。時間最終會證明,所有吃
原標題:養兒子和女兒區別這么大,看完直呼太真實了吧,笑的不能自己 舍友在剛畢業沒半年,就在家人的催促下結婚了,結婚對象是自己談了三年的對象,于是順理成章的結婚了。就在今年年初,得到好消息說懷孕了,近日聊起來,想要生兒子還是生女兒,她也樂呵呵說想要女兒。隨后聊起來養兒子和女兒的區別,驚呼太真實了。 曾經看到過一個段子,覺得十分有趣:生個兒子,就好像是打一款游戲,新建了一個賬號,然后開始日夜不停的拼命升級,但是還是一年升一級,過程也是不停的砸錢砸錢,一路披荊斬棘,打怪升級,好不容易送上了大學,卻發現像失聯了一樣,只是偶爾到了月底,會傳來像天空信號般斷斷續續的消息“打錢...打錢...”,等到了畢業,終于覺得自己養出來個大號了,結果最后卻被一個叫兒媳婦的人盜號了。 生女兒就完全是另一種情景,養女兒就像是養了一盆絕世的名花,從種下去開始,每日
原標題:孩子多大適合英語啟蒙?不是孩子不堅持,而是家長易放棄 孩子多大最適合學習英語?有人說學習英語一定要趁早,也有人說學習英語什么時候都不晚,還有人說孩子漢語都說不好,還學什么英語。淘媽認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對孩子早期的啟蒙是和孩子個人喜好、家庭環境、學習環境大有關系的。我們如果能在孩子學習壓力并不是很大的時期,結合孩子的認知,為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相信對孩子以后的英語學習可以打下扎實的基礎。 美國腦科學研究中心曾經指出,剛出生的嬰兒是可以分辨世界上所有語言的發音,但是這種能力會在6個月之后急劇下降。1歲以后的孩子如果沒有聽過某種語言的發音,那么孩子就會對這種語言越來越遲鈍,同時這個時期幼兒的發音器官還很柔軟,其聲帶、唇舌的調節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如果孩子在3歲以后再進行英語啟蒙,很多時候他們內心是拒絕的,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中文已經說得很好了,他
原標題:為什么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歡寫作業? 隨著競爭壓力變大,家長從小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讓孩子承受過多的壓力。填鴨式教育,讓孩子被作業壓的喘不過氣來。長期以往,形成厭煩的心理,不愿意寫作業。 同時,很多教育孩子的人為了讓孩子變得比同齡人更優秀,喜歡提前式教育。讓小學生學函數、讓初中生學求導、讓高中生學微積分的內容。 超過孩子認知水平的學習內容,讓他們迷茫,過難的作業會打擊他們的信心,從而失去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所以,很多孩子并不愛寫作業,是因為他們無法從中得到成就感,無法從中獲得快樂。 拔苗助長的悲劇給我們警示,孩子的學習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正確指導和培養。 那么,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有積極的學習態度? 1、難易結合 為了讓孩子對新的知識有興趣有熱情,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可以從簡單的題目
原標題:住校到底好不好?兩者各有利弊,放飛孩子或監控孩子都不可取 對于生活在上海的姜同學來說,打小就沒怎么離開過父母,始終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盡管安逸舒適,可卻少了一份自在。回想起來也只有在高中軍訓和學農時期,有兩次離開父母在外和同學一起住宿的經歷,但就是這加起來短短的兩周卻令他欣喜難忘。 自從接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就意味著長達四年的單飛生活開始,其中的喜悅溢于言表。住校是他從來沒有過的體驗,適不適應?和新同學處不處得好?衣食住行自己能不能安排妥當?這些他都不知道,但有一點就是離開父母的“翅膀”讓他看見一片自由的藍天。 孩子住校這個話題對于家長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喜得是住校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避免孩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使孩子得到各方面鍛煉,比如與人交往、自我管理、動手能力等等。 憂得是孩子離開父母后,冷著熱著餓著怎么辦?衣
原標題: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寫作業最有效 在一個家庭當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情況的了解多表現在孩子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上面,而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如何讓孩子專心并高效的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則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由于孩子年紀小,自律性不是很強,容易受到許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很多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喜歡東張西望,走來走去,本來20分鐘就能寫完的作業,硬是磨蹭了一個小時。而家長也會變得沒有耐心,對孩子大吼大叫:“怎么寫作業寫了這么久!”“怎么那么笨啊,這點小事都干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寫作業產生厭煩情緒。那么如何陪伴孩子寫作業最有效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首先、要給孩子創造抄安靜的學習環境。給孩子準備一個寫作業專用的小書桌,桌子收拾干凈只留下與作業有關的用品。文具盒之類的都收拾好,孩子小的時候注意襲力很容易轉移,會摸摸這摸摸那影響作業速度
原標題: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成慫包?大多數都是父母造成的! 見過很多孩子,在家很厲害,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得不到就會哭鬧一番,甚至會打罵家長,在家里妥妥的一個小霸王,可是到了外面就變得非常慫了。 小侄子小時候就是這樣,在家很厲害,姐姐都要讓著他,然而在幼兒園常常被欺負,鉛筆被同桌掰折了,橡皮被同桌切成小塊。 我們是發現他頻繁買鉛筆和橡皮,然后發現同桌總是搶他的東西。 那為什么孩子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跟父母的教育方式脫不開關系! 01、對孩子有求必應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這是很多家長都這樣做的,雖然嘴里說著不溺愛孩子,但是一想到:就這一個寶貝,他要什么就給他什么吧! 而且現在提倡晚婚晚育,很多人結婚晚,生孩子也晚,年齡大要孩子,對孩子也會格外溺愛一些。 如果孩子在家經常是要什
原標題:1、3、7歲,帶娃最難熬的3個階段,也是孩子人生的3次轉折期 經過十月懷胎,忍受了不可想象的疼痛才將寶寶帶到這個世界上的媽媽們,剛想松一口氣,卻馬上就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怪不得古人言“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只有作為父母的才知道這句話是多么有智慧。 普遍來說,在寶寶十歲之前,媽媽會經過三個“魔鬼難度”的階段,同時也是孩子人生的3次轉折期。 01 階段一:一歲之前 如果說,十歲之前是“魔鬼難度”的階段,那么這第一個階段可以說是“地獄難度”了。這個時候,媽媽可能還沒從分娩帶來的影響中恢復過來,就要著手照顧寶寶了。 各種各樣的難關例如:激素的變化、產后抑郁、身體不適、哺乳期都萬箭齊發攻擊過來,這個時候的媽媽們就像戰場上不知所措的小兵,肯定手足無措。 這種時候,建議寶媽們不要將所有的壓力都攬
原標題:如果有女兒,一定要每天多教她三件事,長大會越來越優秀 有人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有人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小情人。無論怎樣,女兒對媽媽爸爸來說,都是最暖心的存在。所以,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傾盡全力,讓女兒越來越優秀,將來非常幸福。作為父母,如果能夠每天教她三件事,那么她們長大之后一定會越來越優秀的。 一、學會獨立。 許多有傳統觀念的父母,會想著讓女兒將來找個好的依靠,就能過上幸福生活了。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人卻發現: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成功,將來才能真正靠得住。不是有一句話嗎?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作為父母,一定不能把女兒將來的幸福寄托在他們身邊的伴侶身上。 二、學會愛自己。 現實中,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新聞:有的女孩子,因為不夠自
這么早的接觸手機是好還是壞。現在各種網絡信息,各種短視頻,信息化的生活環境給小孩子帶來的到底是利還是弊。現在的小孩接觸過多的網絡信息真的是好事嘛? 昨天晚飯過后,一家人坐在沙發上。我和父親在看新聞,妻子和母親在廚房,元寶(兒子的小名)坐在我的旁邊刷著抖音。不經意間,我瞟了一眼元寶,發現他刷的抖音內容居然是情感類的視頻,我看了幾秒,是一個和婚姻有關的話題。反應過來之后,我從元寶手里把手機收了過來。讓他去廚房找媽媽和奶奶。 元寶還算聽話,從沙發上下來,找媽媽和奶奶去了。 拿過手機之后的我不由得有點出神了。 腦海中一直在想,元寶這這么早的接觸手機是好還是壞。現在各種網絡信息,各種短視頻,信息化的生活環境給小孩子帶來的到底是利還是弊。 時代的發展真的很迅速,我的父親到現在還沒有辦法很好的使用智能手機,母親則只能接打電話。再看看元寶,都已經懂的
原標題:為什么父母為孩子,付出越多孩子越反感?說出家長心聲 為什么父母為孩子,付出越多孩子越反感?說出家長心聲。可能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孩子卻總是不耐煩,感覺自己就像養了個假孩子,昨天就有個粉絲和小時聊到這個話題,他說一個朋友在孩子工作之后就給孩子買了房子,每次到了周末,這個朋友就拎著大包小包去孩子家給孩子做早餐洗衣服,孩子卻寫母親吵到了自己睡覺。 有一次朋友讓孩子去洗澡、排大氣,在沙發上玩手機,朋友叫了幾次,孩子不清之后就搶過手機來扔在了沙發上。孩子當時就不高興了。之后朋友每次去兩個人也都是爭吵不斷小時,覺得孩子其實反感的不是父母的付出,而是父母借口付出插手孩子的生活,其實孩子長大了完全有能力將自己照顧好。 同時孩子也是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的。而做父母就覺得自己的閱歷、經驗都比孩子豐富,都在想著
傷害孩子的身體健康 對孩子實行體罰,往往是家長非常氣憤、驚怒、喪失理智、不顧后果的情緒狀態下發生的,很容易打孩子太狠,甚至不擇手段,以至于致傷、致殘甚至致死。有一孩子因考試成績不好被罰跪于夏季烈日下,造成皮膚灼傷。 無法面對困境 孩子經常被父母體罰后,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會變得很弱,遇到事情也不敢再和父母講,但是自己又解決不了,他們可能就會產生一些很極端的想法,容易引發犯罪等行為。遇到挫折容易輕生,對自己的生活很絕望。 會促使孩子學會撒謊 家長體罰孩子,孩子為避免皮肉之苦,就要想妙策進行自我保護。撒謊無疑是最好的辦法。而我們都知道,撒謊是許多不良品德的根源和庇護者。這意味著,體罰有可能間接導致孩子形成一些不良品德,出現一些不良行為。 仇恨心理 小孩子對父母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