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聽繪本音頻是不能替代給孩子讀繪本的。
從科學育兒的角度,兒童“聽繪本”并不是科學的閱讀方式,因為對孩子來說,親子共讀重要的是參與和充分調動感情,而不僅僅是一種音頻。畢竟音頻再好聽、發音再標準,也比不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帶有感情的講述,而且在自己講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進一步熟悉家人的聲音,給孩子安全感。
繪本音頻其實也是有用的。
除了平時寶寶磨耳朵以外,音頻還可以用來給家長自己聽,聽聽音頻里他們是用什么樣子的語氣講繪本的,可以自己學習借鑒一下,哪怕是自己講,也可以用更加專業的方式。
一方面,它會使孩子從小體會到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閱讀態度,這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又會給孩子將來的學習、社會適應、文化修養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這一過程也是孩子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與看電視被動地接受信息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一方面,語言文字是一種符號,經常接觸這種符號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將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促進其認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發展。有研究表明,寶寶的詞匯量與父母每天跟他說話的量有著密切的關系。父母為寶寶講故事的同時,就是在幫寶寶累積詞匯,寶寶會透過父母的動作、表情、凝視與音調來理解每句話的情境。
另一方面,共讀能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系,開啟親子間共同的認識和話題。尤其嬰兒階段的閱讀,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一種真情體驗。閱讀在這個階段,不是學習,不是教育,而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情感支撐。同時,親子共讀是父母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絕佳途徑。其實,講故事就跟聊天一樣,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一個投入愛的過程,家長用自己的聲音去演繹一個繪本或一個故事,能充分調動起情感,孩子一定會從中得到滿足。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