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前兒童生活與學習的環境主要是家庭和幼兒園。因此,不論是家庭還是幼兒園,一方面,應為兒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另一方面,要為兒童的發展創造和諧的心理氣氛。物質環境,要重視房屋的穩固,房間的設計布置,室內的采光照明,校園的美化,飲食衛生條件,各種器具和設備的安全等。和諧的心理氣氛,就家庭而言,家庭成員之間應和睦相處,互相體貼,互相關心,夫妻之間更應恩恩愛愛,這會給孩子以極大的安慰和輕松感,同時,也有利于兒童通過耳濡目染養成關心和幫助別人的優良品德。
父母和教師要為兒童提供和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無條件積極關注孩子。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看來,無條件積極關注就是不求回報,不附加任何條件的關注,它是人格健全發展的條件。不論兒童的言行舉止是否令人滿意,父母和教師都應積極關注孩子,以避免兒童因為擔心失去父母和教師的愛而產生焦慮和不安。
嬰幼兒的認知內驅力特別強烈,表現為好奇好問,樂于探究。家長和教師一方面要為他們創造安全的活動環境,另一方面還應允許和鼓勵他們對一定危險情境的探究,通過對危險情境的適應來培養其冒險精神,增強其安全感。如果僅僅因為怕出危險,就過多地限制兒童的探究行為,那是得不償失的,勢必會壓抑兒童的探究傾向,并可能形成退縮的性格。
人在生活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安全感,但這并不意味著人不能擁有不安全感。其實,有不安全感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個人擁有過多的不安全感,對什么都怕,尤其對不該怕的對象也怕,那就可能影響心理的正常發展。這種兒童有必要通過心理輔導來增強其安全感,這些兒童的父母或教師也有必要向有關專家咨詢有關方面的知識,以幫助兒童發生改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