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總是最優秀的。當然,我們贊成用賞識的眼光看孩子。但是,切記“賞識”并非“袒護”,我們應學會理智的評價自己的孩子。客觀的看待孩子的錯誤,孩子才能從中獲得應有教訓,熊孩子之所以調皮大多數因為家長過分袒護。學習也是一樣,不要沒考好就怪老師教的不好,我們應正確引導,幫孩子分析自身的原因。
每次考試后,家長應與孩子一起,通過分析試卷,結合孩子當前的學習狀態,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能力,從而定下一個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我們誠然喜上眉梢,也不要將孩子“捧”得高高在上,這樣會在無形中滋養孩子驕傲的情緒。不要給孩子過重的獎勵,送幾本書或是滿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請求就可以了。我們更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況,總結經驗,揚長避短,乘勝前進,為下一次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
無論孩子處于哪個階段,你首先要明白孩子可能不是學習的料,你對孩子關注的重點應該是教育孩子成人,給他以后規劃一個適合他的職業技能。很多孩子成績差,家長都歸咎于孩子沒有努力,認為孩子是聰明的,只要醒悟過來肯定會學好。在如今,不要說高考、中考,就是小學生如果到了四年級以上成績很差,做家長的首先認識到,可能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不是那塊料,提早給孩子做規劃,肯定勝于用孩子是聰明的只是沒努力來安慰自己的家長!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